当前位置:好好文库工作报告内容页

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你要知道的几件事

2024-10-01 03:12:01互联网工作报告手机版

  前几日大学声联合腾讯发布了大学生调查,快来看看大学生的创业情况怎么样吧!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城市家庭出身的学生参与创业比例更高

  城市家庭出身的大学生有创业经历的占一半以上,而县城乡镇,以及农村出身的学生,参与过创业的比例则都只有37%左右。

  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来自城市家庭的大学生比起来自乡镇县城和农村的同龄人,普遍家庭经济条件更好收入更高,需要立即赚钱赡养父母的压力更小。

  而且他们从小的生活状态更趋向于社会学上的“原子化家庭”,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很少有需要在经济上支持自己的弟弟妹妹的,在投钱投时间去参与创业时,后顾之忧明显更少。

  创业,是一条九死一生九败一胜的。

  最适合做这种事情的人,就是那种身上不受责任的羁绊,凭着一腔热情说干就干的热血青年。显然城市学生的情况更符合这样的需求。

  男生在大学里参与创业的比例高于女生

  男生有过以各种形式参与创业经历的占近50%,而女生则只有不到30%

  上不论是国内国外,相当多目前已经功成名就的知名创业企业,最早的团队班子就诞生于大学男生宿舍的几个室友之间,而诞生于女生宿舍闺蜜之间的创业案例,我还真没听说过。

  即使是业内著名的女性创业者,其团队也一般是男女搭配,很少能见到那种完全女生主导的早期创业公司。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男生兄弟帮和女生闺蜜团之间,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环境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创业团队在早期会经历无数的试错,无数的讨论和争论,甚至有时这样的争论会激烈到大家顾不得面子,拍桌子红脸,甚至哽咽痛哭的程度。

  男生互相吵过嘴打过架,往往大家一起去撸一顿串,在路边摊上几扎啤酒下肚,借着酒劲大家抱头痛哭一场,第二天还是生死与共的兄弟,依然为着共同的梦想不遗余力奋斗。

  而女生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这样,“六人寝有五个QQ群'这样的极端案例就不提了,有多少女生宿舍里室友之间平时彬彬有礼一团和气,但私下里却把对方贬得一钱不值甚至背后给自己的好闺蜜捅刀子的?

  这种女生宿舍甄嬛传在大家平时的生活里可能并不会引起多严重的影响,但在竞争极其激烈压力非常大的创业战场上,团队核心成员之间不敢开诚布公地互相批评,或者貌合神离地互相拆台,对于整个团队来说都是致命的。

  正因为如此,建立在纯女生基础上的,能成功的比例很低,直接拉低了女生参与创业的热情和参与程度。

  近六成同学创业初始资金来源自自己

  或小伙伴的积蓄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初始资金来源往往是五花八门,但其中的大头还是参与创业小伙伴们自己筹资垫钱。

  FACEBOOK的起始资金来自共同创始人萨尔瓦多.萨福林暑假业余玩天然气赚的几万美元,马云则是靠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忽悠能力号召十几位同学一起凑的钱。

  所以那种富二代往往十分受校园里的早期创业者欢迎,即使你啥都干不了,投点零花钱也可能就撬动了一个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伟大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业项目平均存活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受访大学生参与的创业项目存活时间不到半年的大约占四成,而存活一年以上的则也约是四成。

  目前的大学创业教育,还缺乏一点很重要的部分:教大学生怎样处理创业失败:

  在创业的过程中,有哪些显而易见的及商业风险,怎样能合理规避。

  假如创业项目运营不顺利的话,有哪些合理的退出途径;

  怎样能在尽量不牺牲友谊,不反目成仇的情况下结束失败的创业尝试;

  假如创业项目开始募集资金时涉及到了集资或众筹,应该怎样清退分配项目的剩余资产;

  如果项目有严重的亏损,无法全额退股,怎样和股东或参与众筹的投资人交流,能够尽量得到对方的谅解。

  如果把创业比作,那教给你如何成功的课程好比你手中的登山杖,而教给你怎么失败的则像是你身上的安全绳,两者缺一不可。

  大部分同学在创业项目中但任了重要角色

  虽然对于经常只有两三个三四个人的学生创业团队里,CEO不CEO的并不那么重要。

  但这段经历给他们能带来的成长,却可能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将他们引向更大的成功。

  大部分同学创业的想法是萌生于

  上大学前及在校期间

  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目的相当多元

  大学创业教育普及程度在七成以上

  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支持

  创业指导服务力度仍有待加强

  大部分同学对于休学创业看法中立

  周绍良丨记粥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能当扎克伯格,但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日趋自由和多元,如果学生坚信自己走的是正确的道路,学校也拦不住一颗休学创业的心。

  学生认为学校创业指导服务水平非常平庸

  五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创业指导服务质量很一般。

  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在学校的和人员知识技能素质跟不上外面资本市场的日新月异发展,甚至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潮流。

  虽然推出了各种创业课程,但课上讲的大都还是基础、法律之类的东西,和真正创业者的需求差之甚远。

  而创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孵化器、等服务也往往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说起大学生创业,在美国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硅谷那些酷到没朋友的高公司,而在中国却主要变成了餐饮、快递、甚至人人喊打的校园互联网金融。

  高校的创业指导服务,光盯着那些学校里到处拉众筹讲的”明星学生创业者“,恐怕是很难有前途的。

  高校创业服务,如果只是小打小闹做表面文章,结果只能是像现在这样,社会公众、学生和研究者,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可有可无。

  真正能做出成果来的还是回归技术本身,要靠服务学校里那些整天在实验室里钻研,可能都不善言辞的研保帮助他们的实现价值。

  但这样就要从根本上先厘清哪些知识产权应该是国家的,哪些是学校的,哪些是科研人员个人的,从根本机制上打好基础预防风险。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