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好文库范文大全内容页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

2024-02-27 20:33:01互联网范文大全手机版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9篇

教学反思需要注意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同的学生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发现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挑战,以便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和弥补不足。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篇1】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学生对于时间的计算存在几个问题:

1.对一个时间表示的是时段还是时刻不明确,没有详细地思考计算的结果究竟是时段还是时刻,从而造成表示的错误,如用电子表的格式表示经过的时段。

2.学生没有分析计时方法是否一致,没有考虑是否应该转换计时方法。

3.学生不会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进行解题,甚至有些学生对各种方法存在混淆的认识。

分析学生的作业与练习,我认为在教学计算时间的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在读题的基础上,要注意题目中时间表示是用了哪一种方法。

2.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准确地表示时间,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的时段,让学生对时刻和时段有更清晰的认识。

3.让生明确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读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条件与要求,选择相对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如填空题,如果求经过的时段并不是很长,而且开始和结束时刻都是整时且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可以选择用数手指的方法。

4.利用箭头的方法求时间时,应该采用三到四个箭头,这样有利于将难度降低。

5.如果时段的计算跨越到第二天,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将难度降低,分别先算出第一天经过的时段和第二天的时段,再进行相加。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篇2】

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这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1、首先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我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

2、“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内容。学生对于几时~几时(或同一小时内分的计算)的掌握问题不大,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4:20~5:00、 4:45~6:10等)的情况难度就比较大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来进行的:学生先自主交流自己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逐渐归纳出方法——6时10分-4时45分=( )先用6时-4时=2时,10分不够减45分,从2时里拿出1时=60分,60分

+10分=70分,70分-45分=25分,25分加1时等于1时25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边做边说,练习几次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还不错。

除此之外,我还向学生渗透:相同单位才能直接计算,单位不同要先换单位;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就从高级单位退一,再换成这一级单位:如1时换成60分,如果是退1米换成10分米,退1元换成10角等。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篇3】

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我对于以下三点有一些困惑

1、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了“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 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我还把书本P62上的2时=( )分,改成了2小时=( )分。事实上,2时就是我们平时口语中的2小时,2小时规范的说法就是2时。因此在复习课是,一定要纠正这个不规范的说法。

2、另一个比较困惑的地方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这是我在教学时与别人有分歧的地方。后来我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 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这个问题在复习课上也是要重点纠正的.。

3、 “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学生对于几时~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没有问题,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 4:20~5:00、 4:45~6:10等)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思维好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木然。如何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懂呢?看来还得花时间让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去理解了。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篇4】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探索时间计算的方法的过程,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有两个知识点,

第一让学生学会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第二根据数学信息能够求经历的时间。

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学生掌握的不错,我先从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全班同学都会算了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二个知识点,我完全放开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小明从家7::30出发,到校时间是7:45,小明从家到校用了多长时间?有的`孩子通过s数格的方法算出一共花了15分钟,有的列7时45分-7时:30分=15分、还有的同学直接列成45-30=15(分)。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有个孩子举手说:“老师还可以这样想,我先把7:45看成750,7:30看成730,再745-530=15”,这时我尊重学生的有个性的回答,赞成可以这样想。但是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的时候问题来了,当学生完成“做一做”的时候部分学生还是按刚才的思路求经过的时间,8:40——9:00经过多长时间?孩子用同样的方法求出60分。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备这节课的时候我还是没有深刻去思考各种预设,预设的不够好,那课上生成问题你处理的不太好。在以后的备课或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多预设,读懂教材,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这样我才能上好一节课。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篇5】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年、月、日》的内容,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84页例3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数出经过的时间,还可以通过观察线段图来理解,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两种方法,上节课我讲解了如何看钟面来解决本题,本节课我将讲授如何画图以及通过观察线段图来解决此题。本节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我先讲解例题,后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相应试题,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

但是,一节课下来,问题还是有很多:

1、讲解线段图时,我并没有讲解清楚、讲解透彻如何观察线段图算出经过时间,我看似教给学生了如何画、观察线段图,然而计算时还是走的老路——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这是由于我在课前自己就没有掌握如何观察线段图计算时间的精髓,今后我还需注意上课前一定要多研读教参、教材,把握不住的多向老教师请教。

2、教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太少。我讲课的短处一直都是总喜欢自己讲解,总认为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虽然一直都在注意,尽量去改正可是一站在讲台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后为我应多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课上也要多多展示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生成并能利用好学生的生成。

在平时教学中应时刻清楚本节课将要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课上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篇6】

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计算的教学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算太难,虽然学生还没有学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学生还是可以正确计算出来的。但是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

1、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了“现在时间”和“经过时间”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现在时间,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是经过的时间。我还把课本上的几时=( )分,改成了几小时=( )分。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说法,可是费了不少的时间。

2、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但是我以为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和11:20+25分=11:45,这两种写法都可以,后来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

3、“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学生对于几时~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没有问题,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4:20~5:00、 4:45~6:10等)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思维好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木然。虽然在教学中也让学生用学具表去拨钟表,进行计算,但是效果不算太好。如何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懂呢?看来还得花时间让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去理解了,我相信到了期末这部分知识已不是绊脚石,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掌握它。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篇7】

新课标教材中有关时间的内容安排都比较靠前,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计算等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算太难,至于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我对于以下三点有一些困惑:

1、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了“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我还把书本p62上的2时=( )分,改成了2小时=( )分。事实上,2时就是我们平时口语中的2小时,2小时规范的说法就是2时。因此在复习课是,一定要纠正这个不规范的说法。

2、另一个比较困惑的地方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这是我在教学时与别人有分歧的地方。后来我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这个问题在复习课上也是要重点纠正的。

3、“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学生对于几时~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没有问题,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4:20~5:00、 4:45~6:10等)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思维好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木然。如何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懂呢?看来还得花时间让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去理解了。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篇8】

在设计和开展本节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不仅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同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能更好地实现目标中的要求,使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体现出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

在学习时,全体学生同时进行操作,当最快的学生做完全部练习时,最慢的学生还没有做到一半。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他们做完基本练习和提高练习后,可以让他们做相关的练习,他们自学新知,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对有些吃力的学生,可以针对他们不懂的地方,再次给他们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练习。实现了因人而异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篇9】

因为学生每天都和时间打交道,比如睡眠的时间,飞机飞行的时间,营业的时间等。所以上课多以引导,以生活事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计算经过的时间。如:老师上班是7时05分出家门,7时45分到校。问老师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教材中也安排了简单的求经过的时间的例题,难度并不大,书上呈现的例题是通过在线段图,和钟面上直接数,非常直观的得出结论。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就涉及到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把所有时间转化为24时计时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但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容易跟多位数加减的退位搞错。另一类睡觉问题又另很多学生摸不着头脑。因为这里涉及到跨天的计算,比较复杂。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这两个时刻是在两天中出现的,应当分天计算,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学生在时刻与时间的概念上比较模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5时指的就是5: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5点,这是一个时刻,而平时生活中所说的5小时指的就是经过了5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

随着学生认识和理解的深入,加强练习,相信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会更有经验,让时间真正深入学生的生活,也让学生们能真正了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