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好文库范文大全内容页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2024-03-01 12:09:01互联网范文大全手机版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5篇

身为一位刚上岗的教师,我们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讲课技巧,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精选篇1)

我校走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革的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促使教学过程转变为一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尽情展现自我风采的形式。在体验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运用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实施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重新审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好课堂设计

现今的初中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倘使课堂上教师不提供给他们充分的自我表现机会,往往会造成其心不在焉甚或是惟恐天下不乱的混乱局面。这样势必造成学生丧失激情,对学习提不起丝毫兴趣。怎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现自我的平台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做好课堂设计。因此,课前准备我除了熟悉地理教材,把握地理教材重点、难点知识外,还根据平时课堂中学生群体的各种表现,仔细琢磨学生群体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等实际情况,再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好每一堂课。让学生能以“热闹”的课堂活动方式“有序”地进行学习。例如八年级上期“关于中国主要地形”这一章节的课程设计,我在这一课时的导学案中板出中国地形区的空白地图,并在不同地形区相应的位置中标上序号,让各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中国地形,并以填空方式来认知中国的地形。这样,不但让所有学生在自主的交流中运用中国地形图来认知中国主要的地形区,而且解决了多数学生因认知能力水平不高,不能独立完成地理学习任务的大难题,进而整体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走出了最关健的一步。好好文库发布 WwW.HaOhaOwenkU.COM

二、实施课堂教学, 展现学生风采

我校“三四·一”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自觉做到全面参与学习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生生互动中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和学习的主人。因此,我充分利用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各班级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且从每个学习小组中选一个成绩优良且责任心强的学生,担当小老师角色,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如: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地理“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这些地理知识点时,我让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完成以下任务:

1、做好课前准备。围绕问题搜集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和中国水文图及相关材料。这一环节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独立思考的基础,进而学生才能围绕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和范围对难题或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进行讨论。

2、小组成员交换意见和分配任务。小组学生就要解决的地理问题相互讨论探究,促使问题的见解达成一致,并且由小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高低分配难易不同的任务。如:说说我国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种植这种粮食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每个小组的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此问题的依据和答案后,小组长就会把第一问的回答分配给认知能力中等偏下的学生,第二问的回答分配给认知能力中等的学生,第三问的回答分配给认知能力中上的学生。这样,各小组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就会将学习内容表达得淋漓尽致,整个过程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平等交流。

3、展现学生风采。各小组的学生结合课本和收集到的信息材料来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如对上面题目的回答,第一问: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是大米;第二问:学生会结合课本提供的材料和读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图回答水稻主要分布地区;第三问:学生会结合课本提供的材料和读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和中国水文图回答我国南方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轻松获取相关知识,并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促使学生自主自觉学习。而这时作为教师,我的角色是维持课堂纪律,1 让学生在“热闹”的课堂活动中“有序”地进行学习;再次,就学生的不足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指正。由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师生主体角色的转换,不但让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信心越来越强,而且使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地评价学生,肯定学生进步

俗话说:孩子是在表扬中进步的。当今的学生,他们在自己的人际交往和现代媒体传播中,多数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观点,做任何事情都是从于自己有利于出发的。因此,小组间我采用合作学习、点评打分争先创优的方式方法进行,能够及时合理地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否定学生的不足。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学生中形成浓厚的“赶、帮、超”学习氛围,使我们的教学不再是一潭死水。因此,在教育中表扬与批评并举,方能使学生得到更健康的成长。

总之,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精选篇2)

本册教材是世界区域地理内容,从亚洲总论开篇,由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出发,由近及远介绍了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印度这一节内容,简明的选取了人口的过度增长、水旱灾害频繁、粮食产量的巨大变化、工业部门的调整和快速发展,这四个内容集中的反映了当今印度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计划分两课时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是前两个框题,是人文和自然部分最突出的两个问题:即人口问题和水旱灾害问题。这两个方面问题学科特点突出,理论性强,重点、难点比较集中。本段教材共安排了十幅各种图形,两处活动练习和一个阅读材料,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材料,去探究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和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在学习了《日本》之后,对印度的主要特征进行探究、分析,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印度最突出的地理特征,还能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到亚洲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对前一章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印度又是我国的邻国,并且与我国有着太多相似之处。了解它,对了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及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比较满意。首先是各种风光图片的导入,以及教学中插入印度国人对“牛”和“恒河水”崇拜的风土人情的介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其次是活动的开展,从多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活动一通过让学生看图、读图、上台画图,增强了学生的识记和判读地图能力;活动二主要是通过学生获取图表的信息及相关思考题的讨论与交流,从而更直观、更透彻地了解了印度人口的现状和问题。本活动后缀的的拓展部分,“人口的过度增长和负增长会带来哪些影响?”的问题设计,让学生理解众多的人口会带来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压力;人口的负增长会带来劳动力不足等社会问题,同样会给本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口观和发展观:人口的增长要与本国的资源、环境相适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活动三的探究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比较思维方法的灵活运用,让学生充分获取图示的有效信息,通过填表格的形式,来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以填表格形式进行比较,增加了直观性和针对性,从而比较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尽管如此,经过教学之后的学生作业检查和对教学环节的回顾,仍然感觉到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完善。

一、反思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的科学性

本次课从教材内容的安排来看,包括地理位置,人口及人口与资源的关系问题,气候与水旱灾害三个方面。地理位置的确定不仅仅是知道了印度在哪里就行,还要学会“定位”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约需要8-10分钟;人口及人口与资源的关系问题涉及到读图、表两种不同信息载体的步骤和方法的基本技能的培养,有一定难度,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就这两部分内容应该作为一节课内容来处理。最后的气候与水旱灾害问题是重点和难点,至少需要图示法和比较法两种重要的地理思维方式的应用,对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和基本技能有着突出的地位和作用,至少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因此说,本次课内容偏多,教学时间过紧,教学目标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反思教学难点的突破方式的合理性

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在这个板块中,采取了分组讨论法,图表比较法,讲练结合法,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然后做归纳总结。在这几种方法的应用中,学生都局限于教师的教学思路,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路线和方案一步步去实施,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意识难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图表比较”环节的思考题应该具有开放性。比如:比较印度一月、七月风向图,你认为有哪些异同?让学生充分思考,然后讨论交流探究的成果,最后确定比较的内容和角度,这样既突出了教学过程,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这种过程、方法、情感的交融,落实了知识,培养了技能,丰富了情感,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三、反思作业设计的最优化

根据教学内容代表的三个方面,我设计了三个简答题,分别代表三个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事实上,学生做作业就是比较呆板地把教师整理的文字搬到作业本上,纯知识再现,能力目标难以实现。简答题型是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一种检测形式,首先是通过对文字、图表等信息的获取,再通过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描述或阐释问题。因此说,本次课练习设计的题型单一,检测效果不够理想。应该以单项选择题作为主要形式。一方面,该题型比较灵活,任何知识点都能凭借它合理地调整考查的角度和难易程度,也能够灵活地考查一个或多个相关的知识点,发展学生聚合思维的能力,也因为是各种题型中较简单的考查形式,学生会快捷地找到成就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轻松学习,快乐地理”是我在地理教学中不变的宗旨。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总结,我觉得教与学的相长,需要教师思考的方面太多太多,需要老师完善的方面也太多太多,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加强业务素质的培养,不断地通过与同行的探讨和交流,积极地去寻求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精选篇3)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本堂复习课总结我的教学心得:

1、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2、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我在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因此还是有些学生会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今后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3、今后还要注重练习题的选择,要少而精,有难有易,体现层次性和针对性。要在检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开放性题目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选取与实际联系紧密、趣味性强、突出重难点的习题供学生练习,举一反三,以一道题引发多个问题,或由一个知识点引申到相关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练习后要分析总结,及时复习缺漏的知识点,达到双赢的目的。

复习课的意义在于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综合应用,特别是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示,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告知学生,并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精选篇4)

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在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特征时,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等方面入手,例如:我引导学生从亚洲的纬度位置(0度—北纬80度)结合以前学习的五带知识。学生很快知道亚洲是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的大洲,这一结论是分析亚洲复杂气候的基础.学生真正地发现了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很自然地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会由一个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推测当地的气候特点,由地形特征认识当地河流的流向。从而形成知识体系,综合分析能力不断提高。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得出结论,效果明显。例如分析亚洲河流的流向时,我首先让学生读图,从图中找出亚洲主要河流,在图中描出,并说出河流注入的海洋,并进行归类,归纳出亚洲河流的流向是从中间向四周流。学生自然就得出了“亚洲河流发源于中部,成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的结论,效果比较好。

在教学亚洲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时,教材安排学生学习的一个具体大洲的气候特征,所以本人在设计时特别注重对影响气候的因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便于今后学生在接触其他地区气候特征时能独立分析。由于设计意图明确,所以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也能接受。在分析亚洲气候时,对亚洲气候类型图及相关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正确分析、把握是很关键的。由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颜色的种类及不同颜色面积的大小,从而得到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及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进一步让学生观察图并强调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由孟买和雅库茨克的温度的明显差异引导学生结合上已掌握的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纬度因素)学生分析出这个因素后,立即追问,哈尔滨和乌兰巴托纬度相当,为什么降水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观察图并分析得到结论(海陆因素)这样学生从分析图到得到结论的过程,真正体验到了图对地理问题分析解决的重要性,并逐步地学会了读图。

存在的不足:

(1)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差,不配合老师完成交给的任务。

(2)还不能正确掌握读图的方法。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精选篇5)

七年级下册是进行区域地理学习,以区域为主线进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反思整节课,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

本节课重视学生读图记图能力的培养,从图中得到有关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而且能够从地形图上掌握亚洲的重要地形区,由教师引导、分析出亚洲的地势特点以及对河流分布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尊重学生

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如有关亚洲的世界之最,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材料和自己掌握的知识说出来。采用竞赛方式,看谁知道的多,说的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

三、创造和谐氛围,适当运用鼓励性评价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表现机会并给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一、在分组引入竞赛机制操作中,应引导本组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而不能只顾本组一两名主动性强的同学参加,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

二、在组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时,感觉到有点易放难收。给了学生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学生的发散思维极强,气氛也很热烈,不能很适时地做出总结、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