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好文库范文大全内容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

2024-05-16 17:36:02互联网范文大全手机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我在《小摄影师》阅读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在教学时紧扣“吩咐”一词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再通过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结合起来,揣摩出高尔基对小男孩子的喜爱之情,突出教学的重点。

情感是附载在语言文字这一客体之中的。它需要靠读者在读中去感知与感悟。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两句话集中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并且情感强烈。我让学生自己去朗读,通过朗读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高尔基对待记者的冷淡和不见,对待小男孩的热情和“一定”要见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

有了这种体验和感悟,“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记者而热切希望小男孩能再来?”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再读全文进一步思考:“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想象,把他们引进课文的情境之中。有了前面的铺垫,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展开想象的空间,续写“小男孩再来时会是怎样的情景”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深刻。在他们积极的思维中,引起情感的共鸣。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2)

学习目标: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五、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二、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三、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掌声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

快乐 说笑 跳舞 有勇气

鼓励 尊重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3)

教学要求: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和词语,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学习

1.: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特别怀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们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吗?

2.出示课题:有一群孩子和大家一样也有着快乐的童年,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特别注意“却、命、丧“的写法。

4.词语解释。

憧憬:向往。

凌空:升,高出天空。

垂头丧气:情绪低落。

三、学习课文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读读这些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师出示。

(1).我们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我们快活地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3)我们都哭了……

(4)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高兴,放风筝时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创造比素氛围,读好第二自然段。

A.在读、评、赛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写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

C.感情朗读:让学生自己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读好课文。

2.想象入境学习第三自然段

A.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么?

B.谁想放风筝?大家是怎样放风筝的?

C.出示课文的填空题,填进有关的字和词,然后把怎样放的告诉同桌。

D.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着什么?说听听。

3.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4、齐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体会放风筝时的高兴和找风筝时的难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筝》,谁能说说这风筝是怎么制作的呢?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4—8自然段。

1.教师引述: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风筝带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2.教师引导:此时,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画出我们心情难受的句子。

3.交流,教师出示。

A.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一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B.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4.朗读这些句子。

5.教师引导:这些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6.学生汇报。

7.“小小的风筝,你寄托了孩子们多少欢乐,多少向往。”大家能读出这份情怀吗?

8.指导朗读。

三、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很着急,你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吗?

2.学生交流。

四、拓展练习

1.亲手制作风筝。

2.写一写制作风筝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1.继续制作风筝,到公园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收集有关风筝资料、图片,互相交流。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4)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这次习作是学生第一次作文,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范围宽广,和课余生活相关的都可写。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建议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

2、习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

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三、写一写

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a、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快乐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b、分组介绍:

c、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

◇ 评选最佳展示员。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进行我的发现、读读背背的教学。

3、 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学生交流发现:“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语。再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让学生读“红色”与“兰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二、 读读背背

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者意思相反的词语成对的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让学生再读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试着背背对子歌。

三、 总结: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行我会填、趣味语文的教学。

3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口头填空“匆匆地( )”“快活地( )”。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各人在书上填写。

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二、趣味语文

绕口令比赛。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绕口令比赛,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的最准、最快。

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两名最佳选手。

各组选手进行比赛。

评比后授奖

三、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在下一次比赛中再大显身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助人为乐的人。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七色花这个故事。

3、学习课文一个片段,迁移写法。

4、仿写课文,完成《魔铃》的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珍妮善良、纯真的美好心灵。理解珍妮用掉第七片花瓣最有意义,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学习写作方法,学会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七色花。

3、指导朗读描写七色花的句子。

4、掲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填空提示。

3、这朵七色花怎么用呢?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4、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写七色花神奇功能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简要说出七色花的功能。

6、比较七色花七种用法的句子,寻找共同点。

三、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1、同学们,在这七种用法中,你觉得那种用法最有意义?说说理由。

2、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珍妮?指导朗读句子。

四、写法迁移,创作童话

1、传说这小狐仙有一个发着绿光的小魔铃,它能实现你的`三个愿望。只要你轻轻地摇一摇魔铃,对它说:“小魔铃呀,小魔铃,我想——”它就能帮你实现愿望。现在,这个小狐仙把这个魔铃送给了你,你打算怎么用呢?拿出笔,学着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你其中的一个愿望。

2、选取有个性的作文片段,进行展示活动。

3、进行及时评价,告诉学生,仿写也是习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加上合理的开头结尾就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

五、小结

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份爱心,人人都有拥有神奇的七色花和魔铃。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4、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5、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6、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唐朝的杜牧有一首绝句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歌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为背景。唐明皇对杨贵妃宠爱有加,杨贵妃要什么,唐明皇就给她什么,这不,身在京城长安的杨贵妃要吃荔枝,唐明皇就派人从南方千里迢迢送来新鲜的荔枝。当然,这一路上累死了几个人,多少匹马,我们无从考究。只是有人有疑问:当时为什么不能在长安种几棵荔枝树呢?是啊,长安为什么不能种荔枝树呢?今天,我们读完一篇文章就能基本明白了!那就是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板书)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串读,齐读、默读。边读边思考:能否把所读的内容概括一下,不好概括的提出来师生共同探究。(学会圈点勾画,是阅读的习惯,圈点哪些语句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2、教师试读第一段,找个学生读第二段,齐读第三、四、五段,默读后文。

三、梳理结构,梳理顺序

学生自学较容易把握的部分:

(1)决定气候的因素

a能说说这么多的内容,是怎样快速捕捉到这四点重要信息的吗?

b找总括句:根据经验,这些总括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始或结尾,有时在中间。

c找提问式语句:提问式语句有的以设问句的形式出现,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绍的内容,也是要重视的信息。

d衔接各段的连接词语: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划出来,就能比较清晰掌握文章的内容了。

(2)这四个因素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3)课文除了介绍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四、精析语言,合作探究

(一)语言的准确性(以6~10节为例)

1、理解

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两种表现:一是表精确性的语言。二是表模糊性的语言。

语言的模糊性我们其实并不陌生,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里面讲到“《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里“大约”“可能”都是一种模糊性语言,因为无以考证了,只是推测的情况。不能说得太绝对。

2、探究

精确与模糊是准确的两种写法,那么这样的语言文本中有吗?

①、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精确)

②、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模糊)

(二)语言的生动性(以第一节为例)

1、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读一读,评一评。

2、说说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说说语言生动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朗读并小结

第一节的每一个词语都极具表现力,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引领着我们进入美妙的物候世界。

当然,我们说作为一篇科普文是给人知识的,所以他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即便是生动性的说明,也要做到这一点。生动而准确的语言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竺可桢就是这样一位严谨的科学家

作为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的物候学研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并端正写上“局报”两字。

五、延伸拓展,转化知识

要说了解和观察物候,农民们是的研究者。因为他们不仅仅从书本上找经验,更从生活中总结经验,那就是谚语。

你知道哪些谚语呢?能不能说说这些谚语所传递的物候现象。

例析:

①鸡早入舍晴,晚入舍雨

②鸡晒翅又晒腿,出现大雨水

③狗翻肚,天落雨

④狗下水洗澡,三天有雨到

⑤蜘蛛收网天下雨

六、走出课堂,走进自然

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不仅学习物候知识,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摹、介绍事物,更要学习竺可桢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如果从明天,不,从下课开始,你能像竺可桢这样留心身边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写写观察日记,作作物候观测,老师相信,来年荔枝满园的时候,你也许就能告诉我,自然条件下的长安,是种不活荔枝树的。我想,这便是《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丰厚的礼物。

七、课后演练,学以致用

如果有机会观察一下向日葵,就会发现向日葵的花盘总是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正因为这样,人们才给它起了这个名字。等向日葵成熟了停止生长了,花盘就不再随太阳转了。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查阅相关书籍,了解了解,写篇以“为什么向日葵围着太阳转”的文章。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8)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愿望。

2、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3、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过程:

1、 先从两个观察游戏入手的,第一个游戏是观察猜字,学生说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简单说说理由。第二个游戏观察图形,从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哑铃和毛笔。用这种方式导入,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老师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清楚地表达、认真地倾听的能力。

2、 老师要求男同学闭上眼睛,让女同学观察毛笔的位置,然后让女同学来讲述毛笔在图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叙述,不能用动作来指点,男同学要根据女同学的描述找到毛笔。这就是在训练学生清楚地表达、认真倾听的能力。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谁能讲得比她更清楚?”“谁还要补充?”“根据描述,你找到了吗?”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3、 由学习伙伴的话作为引子,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个别学生在全班发言后,老师安排小组交流,要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发现。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其中,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语言表达中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

4、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有没有你们最感兴趣的发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从中挑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围绕着这些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示范怎样进一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5、 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出示一个现场观察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四幅图:随着太阳位置早、中、晚的变化,猫的瞳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观察猫的眼睛,引导学生说得更准确。然后再观察图片,向旁边的同学说说在什么时候猫的.瞳孔是什么样子?

6、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 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认读。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 仔细观察每组带点的字,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3、 交流观察后的发现,并说说形声字的特点。

4、 拓展练习: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形声字卡片。

二、 读读背背

1、 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2、 分小组练习背诵。

3、 说说这个儿歌知道了什么?

三、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9)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红军被成为菩萨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揭题导入

1.回忆《朱德的扁担》,谈谈对朱德的认识

2.揭题

3.指名朗读与课题相对应的课文段落

4.解题: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说的是谁?

5.再读课题

(二)探究体悟

1.躲红军

反动军队对老百姓做了哪些坏事?

师穿插介绍红军

(PPT)理解“藏族同胞……谁也不露面。”

(1)抓住关键词体会藏胞的害怕程度

(2)指导朗读

朱德总司令得知后急得不得了,因为他担心——,他忧虑——,他不想看到——。

对比:反动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

2.找藏胞

(1)(PPT)指名读

(2)加标点再读,体会语气

(3)对比:要是反动军队会去找找藏胞吗?

(4)指导朗读

(5)生自由读四至七段,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有菩萨般的'心肠?

3.抢春耕

(1)汇报:“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结果……”

指名读并说原因

理解:朱德同志的第一句话就是怕藏胞挨饿。

因为种自己的地来不得一丝一毫马虎,所以朱德同志要求战士用心耕种。

指导朗读

理解第二句话并指导朗读

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

对比:反动军队会这么做吗?

(2)汇报:“这也怨不得……抢种上。”

挡住百姓眼睛的乌云是谁?

朱总司令着急吗?为什么而急?

对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

(3)再读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4.夸红军

(1)得知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园,也许他们在想什么?

(2)看到红军不仅不拿他们的一针一线,还打扫,整治,他们又会说什么呢?

组内练说

班内交流

(3)他们以前伤心流泪是因为——,他们现在感动得流泪是因为——。

(三)延伸内化

1.过渡:同学们,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解放军继承了他们的优良传统,不仅把种子种在了藏胞的心间,也种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坎里。

2.看图感受: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解放军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解放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读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10)

【教学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认识“迅、速、遇、遥”等8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究竟、迅速”等词语。

2、在自读的基础上圈画词句,用连贯的话介绍海上救援机。朗读海上救援机与小海鸥的对话,体会对话和拟人化手法表达形式的有趣。

3、学着海上救援机与小海鸥的对话形式,说说运输机、森林灭火机、海上战斗机与小海鸥的对话,体会简要叙述的作用。

4、借助句式,概要说说并体会水上飞机有海上救援、运输、森林灭火及参加战斗等作用。激发起爱科学、学科学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 运用学习符号提取“海上救援机”的信息,能根据提示语读好对话。

2、学着海上救护机与小海鸥的对话形式,来改编课文,把简要叙述变成对话形式的具体描写,从而体会简要叙述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预习交流。

1、同桌合作读通课文,提醒读准字音。

2、大组检测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1-6节。

1、自读课文1-6节,用横线划出介绍“水上飞机”外形、名称、作用的句子。

2、同桌校对一下,划全了吗。

3、大组交流,读通句子。

4、用“我是水上飞机”开头,分别介绍一下“海上救援机”的外形、名称、作用。然后连起来介绍,学着同桌再说一说。这样介绍海上救护机简洁明了,但不大吸引人。

5、课文中是通过海上救护机与小海鸥的对话来写的。老师和大家来读读课文的`1-6节。

6、师生引读1-6节的过程中,让学生关注提示语,读好对话。

7、把海上救护机和小海鸥当做人来写,这叫“拟人化”写法。我们在童话故事里经常看到的。

8、现在让小朋友来做做海上救护机和小海鸥,演演你们相遇时的情境。体会用对话和拟人化手法能把事情写得很有趣。

三、学习课文第七节。

1、读读课文第七节,水上飞机还有哪些种类,作用是什么。

可以 的,叫 ;可以 的,叫 ;可以 的,叫 。

2、学着海上救援机与小海鸥的对话形式,说说海上运输机、森林灭火机、海上战斗机与小海鸥的对话。

3、师生合作说说海上运输机与小海鸥的对话。

4、选择其中的一个在小组里交流。

5、大组交流。再读课文第七小节,想想课文为什么不像我们那样一个一个用对话写具体,而是让海上救护机一下子简洁地介绍呢?(不重复,详略得当)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借助填空,说说海上飞机的种类和作用。

或:

可以 ,叫 。

2、师生合作读1-7小节,体会对话的有趣。

二、学习课文第八节。

1、就在海上救护机和小海鸥谈得正高兴的时候,警报声响了。发生了什么事呢?

2、自己读读第八小节。想想,发生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与陆上救援机比,他有什么有利条件?

3、再读第七小节,你觉得水上飞机与陆上飞机比,有什么独特的作用呢?

4、体会只有懂得科学才能发明那么多更有用本事更大的水上飞机,科学的力量真大呀。

5、课外查查资料,然后大胆地想象,写写你想发明什么水上飞机,具有什么独特的本领呢。

三、课堂巩固。

1、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不是……是……”写写课文中的内容。

2、学着课文中海上救护机和小海鸥的对话,写写其他的水上飞机和小海鸥的对话(可以是文中的,可以是课外自己看到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的道理,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和对儿童的保护,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4。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来学习《灰雀》这一课,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一遍。很好!

二、品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你们都读熟了吗?(读熟了)那谁来告诉老师,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的事。

师板书:

灰雀

列宁男孩

师:是呀,课文讲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爱鸟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小鸟又重新放回树林的故事。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美丽的灰雀)

师:孩子们,灰雀美吗?(美)是呀,多美的灰雀呀!那课文是怎样描写灰雀的呢?谁来告诉老师?

生:

电脑出示:

三只灰雀颜色(),

动作(),歌声(),

真()。

电脑出示:请同学们再轻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轻读课文,边读边划。

生1:每次都要经常

师:这三个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无比喜爱。

生2:一天,列宁……也没有找到。

师: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说明列宁怎么样?(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担心。)列宁每次都要仰望三只欢快的灰雀,这,当他抬头仰望这三只灰雀时,他发现灰雀怎么了?

生:灰雀不见了。

师:此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1:

生2:

所以列宁才这样说:电脑出示: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试读,师指导。

师:字里行间充满了列宁对灰雀的担心之情,列宁还自言自语的说:电脑出示:生读

师:什么叫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列宁自言自语的目的是什么?(列宁想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男孩,体现了列宁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对于灰雀的丢失,列宁充满了可惜、充满了担心,那么,男孩是怎么说的呢?

生:没……我没看见。

师:这里有一个省略号,从这个省略号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可以看出男孩说话吞吞吐吐。

师:那他为什么会吞吞吐吐呢?从他吞吞吐吐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什么呢?

生:可以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他有关。

师:是呀,男孩捉走了灰雀,想放在家中独自欣赏,他这样做对吗?(不对)后来经过列宁循循善诱的教育,小男孩后来是怎么说的?

电脑出示: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男孩连说了两次“会飞回来的。”说明了什么?“一定”又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男孩一定知道灰雀在哪里。

生2:说明男孩这时已经下定决心要把那只灰雀送回来。

师:“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的说。“肯定”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男孩已经决心改正错误。

师:那么,灰雀真的会飞回来吗?

生:会。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第二天……低着头。

师:从哪个词可以感受到?

生:果然。

师:“果然”是什么意思?谁来告诉老师?

师:和我们想的一样就叫果然。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回到家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一起来说一说吧。

电脑出示: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的灰雀不再()歌唱,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列宁的谈话,()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师:是呀,男孩听了列宁的话,他的心里也充满了惭愧、后悔之情,他后悔自己不该那么自私,把那只深红色的灰雀捉回家。因此,他决定要把那只灰雀怎么样?

生:送回去。

师:正象大家说的那样,男孩真的把灰雀送回了树林,此时,列宁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读:

师:灰雀真的会回答他吗?

生:不会。

师:那列宁为什么还要问那只灰雀,而不直接问小男孩呢?

生:因为他认为男孩是诚实的。

师:“没……我没看见。”很显然男孩最初是撒谎了,那为什么大家和列宁还是认为男孩是诚实的呢?

生:因为男孩知错就改,所以我们都认为他是诚实的。

师:哎呀,你还用到了“因为……所以”的句式,真好。

师:小男孩虽然开始犯了错误,但他后来在列宁的影响下改正了错误,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所以小男孩仍然是诚实的。

师:围绕着灰雀在小男孩和列宁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列宁是爱灰雀的,那小男孩呢?

生:小男孩也爱灰雀。

师:他们同时爱灰雀,那老师问你们,他们的爱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呢?

生:列宁给他吃的,给他自由;而男孩是捉回家自己玩,限制了它的自由。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那你觉得谁才是真正的爱灰雀?

生:列宁才是真正的爱灰雀。

师:板书“爱”,列宁爱它,是给它吃的,当发现灰雀不见时,他的内心是着急的,是担心的,而男孩爱灰雀,却把它捉回家,这里边我们看到了列宁和男孩对灰雀的爱,还看到了谁对谁的爱呢?

生:列宁对男孩的爱。

师:是呀,列宁这样做既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又让男孩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了错误,这种默默的教育,也是对男孩的爱呀,一个简单的事理,却写出了动物和人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爱。下面,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来体会人和人之间,人和动物之间的这种浓浓的爱。

三、课外延伸:

1、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

2、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当中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设计:

5麻雀

(惹人喜爱)

不见捉走

担心爱放回

列宁男孩(知错就改、诚实)

(循循善诱)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12)

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分享、试探”等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 说写结合,初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的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

课前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准备圣诞心愿卡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给予树

2、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醒概括主要内容小妙招: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3、质疑: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却给陌生女孩买洋娃娃呢?

二、抓住“沉默不语”,联系上下文,感悟金吉娅对家人的爱。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请生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有金吉娅沉默不语。

(1)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表演金吉娅当时的样子。

(2)请生联系上下文想想,沉默不语的她究竟想些什么呢?

(3)此时金吉娅心事重重,忐忑不安,谁能读出他这时的心情?指名读,评价,齐读。

(4)哥哥姐姐的这时候的心情呢?你能想象他们一路上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还能用哪些成语形容他们的高兴呢?如果把金吉娅与哥哥姐姐样子对比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的心情了。指名读,评价,齐读。

(5)小结。

三、创设情境,感悟金吉娅的爱心。

1、默读第四段金吉娅的话,请生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金吉娅这么做原因的句子。

2、比较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能去掉吗?为什么?)

3、学生想象:小女孩没有什么?

4、这是个可怜的小女孩,谁来读这句呢?指名读,齐读。

5、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1)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中读懂了什么?

(2)请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她会怎样“一直盼望”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多么想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睡觉前,她 ;梦中,她 ;早晨醒来后,她 。)

(3)从晚上到早上,从清醒的时候到梦中,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一直盼望。你能读出这份渴望吗?(感情朗读。)

6、 给予树上挂满了卡片,其中一张卡片就是这个小女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孩子们,让我们取下卡片,来读一读吧。(指名配乐读)

7、 小金吉娅们,当你读着这样的卡片,你心里想什么?

8、 再读“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读出小女孩的同情心与决心。

9、 小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还有爱与温暖......

10、 孩子们,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带着那封卡片和洋娃娃来到小女孩的住的地方。一个雪花飞舞的早晨,小女孩打开邮包, 。(小女孩看到会怎么样?说些什么?)请孩子们拿出卡片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11、 正因为有了金吉娅的帮助,小女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叫做____如愿以偿。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圣诞音乐响起)!听,圣诞的乐章奏响了,给予树上,有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如果你就是妈妈,听完了金吉娅的话,你的心情怎么样?哥哥、姐姐刚开始可能并不太高兴,当他们知道这一切后,他们心情怎么样?把这情感带入句子中读。(导读最后一段)

2、同学们,这不仅仅是一棵让人如愿以偿的树,更是一棵——( )的树!(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爱心之树!)

3、是呀!同学们这样的一棵爱心之树应该种在哪儿?(种在人们的心里)

4、是呀!把给予树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让我们世界充满爱,充满温暖!

5、推荐几句名言。

五、作业小超市

1、小练笔(二选一)

(1)圣诞节快到了,孩子们可以亲身感受或者从电视、报纸上感受圣诞节的氛围,并用上“诚挚、祝福、分享、甜蜜、笑容。”写写你心中的圣诞节。

(2)小女孩拿着卡片和洋娃娃给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一段他们的对话。如果能用上说的三种形式,那更好。

2、推荐阅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给予是快乐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13)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多音字,读读认认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课后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14)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

一、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感知 学习生字

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

(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

(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1)指名抽读生字。

(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

(3)开火车读词语:

玩耍 使劲 绒毛 假装 这些 朝向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盛开

注意:“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

(4)分节读课文 随机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寻草地之趣

(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

(3)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5、学生质疑

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

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

四、书写生字

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耍、绒、瓣、掌”

“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成“成”。“假”“察”关键笔画提醒。

2、学生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3、初步体会、学习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体会。

一、读题引入 揭示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师: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

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

(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自读感受: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

2、熟读精思:

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

(1)分角色,自读自悟

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

(2)引导读,入情入境

①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

将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

②合作朗读:

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

③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

(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板书: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

1、看,(出示课件: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

2、探究合作:

(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

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

(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多元解读 悟作者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①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

(课件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②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指名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 )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 升华感悟

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

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

五、板书:

我 们 (爱)——(带来快乐)金色的草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1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④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读感知

①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学生自主读书。

③检查自学。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①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③当堂展评。

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③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重难点: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①听写生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②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④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⑥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欣赏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③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交流玩中收获

①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练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②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③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板书:

15、玩出了名堂

磨镜片

列文虎克 制作显微镜 轰动世界

最早发现微生物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16)

【单元总体目标】

1、会认22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及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6、体会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7、能抓住特点向别人介绍并写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本组课文记叙的条理清楚,语句准确,生动、形象。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重点,引导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本组课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有趣的情景,以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把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热爱的感情表现出来。

3、在学习课文前后,都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4、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5、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6、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单元教学时间】

21《古诗两首》2课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1课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

24《香港,璀璨的明珠》1课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17)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板书:

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 右驮米 观察所得 果然找到

缺了一颗牙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1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以及秋天里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乐趣。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又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里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分享,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品读课文,走到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出示课文题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把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质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了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在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高兴的,放风筝时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在读中质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三 细读深究,领悟情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要求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自然段。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角色转换: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5)(老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6)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课文。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呢?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的画面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三自然段。

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课文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课文。

四 课堂练习

自学生字,交流方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五 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课后习题

1.选字填空。

托 拖 脱

(1)妈妈(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里。

(2)一个人用手(托)着风筝,另一个人牵着线。

(3)我摆(脱)了噩(è)梦的困扰。

(4)今天,我参加的是(托)球跑比赛。

2.选词填空。

精心 细心

(1)这道题如果你(细心)检查了,就不会错。

(2)我生病了,在妈妈(精心)的照料下,我很快就康复了。

希望 盼望

(3)我(希望)自己能在这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4)妈妈(盼望)我早日成为一名少先队员。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19)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20)

一、教材简解:

课文记叙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胞的信任与感激,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生动感人。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课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扣住课题,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吸引学生融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多媒体出示课题,齐读)。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那么,课文中“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指的是谁呢?

2、学生交流。

过渡:“菩萨兵”,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称呼,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这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细细地品读。

[意图]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满含感情地读课题和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大致的了解。

(二)品读课文,感悟军民鱼水深情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意图]提出这样一个能够统领这一部分内容的问题,让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地体会像红军这样的军队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是当之无愧的菩萨兵。

2、读读这几段话,看看你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和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

3、交流:

(1)多媒体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A、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B、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

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D、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老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E、师述: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2)多媒体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总司令着急的心情?他急的又是什么?

B、交流。(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C、师述: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D、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第四小节),相机理解“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里的“乌云”指什么?为什么说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呢?)

E、指导朗读。

师:这两段话,一段是翻译说的,一段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相机评价)

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还有谁愿意通过朗读将这样一位朱总司令带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3)多媒体出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A、学生自读,你觉得可以怎样读?

B、学生讨论:“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结合课文说说“尽心尽力”是什么意思?(在春耕时不能有一点马虎,要非常认真)

C、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

D、请你再读读这段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的?

E、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更要让学生明白这句话更是指朱总司令所带领的红军战士通过自己的行动使藏族同胞消除误解,从而支持和拥护红军,他们一心为民的形象扎根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意图]根据上面提出的“看看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这一统领这一部分内容的问题画出有关句子,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面到点,对有关句子进行深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在探究句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F、指导朗读:

a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

b从刚才的朗读,品味中,你觉得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呢?

c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意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涵。

G、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师引读: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多媒体播放录像)像这样的劳动场面,你想到了哪个词呢?是的,当许多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如大扫除,植树时就可以用上“热火朝天”。让我们再次朗读这句话。

(三)前后对比,升华情感

1、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呢?

2、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谢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呢?(多媒体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意图]让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象练习说话。这样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同时红军一心为民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也逐渐丰满.

3、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多媒体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齐读)

这句话表达了藏民对红军怎样的情感呢?(信任与感激)你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吗。(指名学生朗读)

小结:是呀,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这是藏胞们对红军的无比感激与热情赞颂。

4、感情朗读(让我们带着对红军的信任与感激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5、这么好的司令,这么好的红军战士,为什么刚开始一听说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他们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

请学生谈谈自己在电视上、电影中看到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四)总结课文,延伸内化

1、小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们称红军为——引读课题《菩萨兵》。

让我们再来读好课题,把藏胞和红军间的这份鱼水深情也深深地埋入心底吧!再读课题——《菩萨兵》。

2、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

3、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萨兵》一样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多媒体出示解放军战士抗击雪灾的图片,5.12抗震救灾的图片)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解放军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解放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4、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人——《菩萨兵》。(学生再次读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免费(精选篇2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勤劳,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品析,感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小组内朗读: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⑴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⑵槐米有什么用处?

⑶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5、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

⑴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⑵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

(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⑶指导感情朗读。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交流欣赏:

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谈感受:

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参加过什么劳动?有些什么感受呢?

3、小结。

通过说自己的实际劳动与感受,得到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把参加的一次劳动的过程与感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