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好文库范文大全内容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2024-05-25 20:36:01互联网范文大全手机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优秀3篇

好好文库小编精心整理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希望这份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优秀3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册的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本组课文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老师通过激昂感人的语言和逼真的课文演示,将学生带入了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体会革命先烈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深化了主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的培养。

3、德育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hTtPs://WwW.HaoHaowenkU.cOm

三、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四、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还采用了课件,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朗读体会,阅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进行教学。

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案篇2

《狼牙山五壮士》收录在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需要掌握:15个汉字,20个词语。本文主要描写了八路军某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连队主力及群众的撤退转移,在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追上部队,毅然决定放弃回到主力部队的机会,将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继续痛击敌人,最后壮烈跳崖,英勇牺牲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第1段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2段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了六班五位战士为了拖住敌人,诱敌上山,勇敢地与敌人进行战斗。第3段五位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敌人引上峰顶绝路。第4段生动具体地介绍了五位壮士在班长的沉着指挥飞英勇杀敌的情景。第5段第6-9段五壮士弹尽粮绝,最后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明确学习目标

1、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2、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

掌握课文的写法

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

示例: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描写了每一位战士战斗的细节,让五壮士英勇战斗的场面更加立体、鲜活。

拓展知识内容

【写作背景】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晋察冀军区某部七连奉命抗击,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任务交给六班的五位战士。五位战士把敌人引到狼牙山顶峰,奋勇杀敌,扔完最后一颗手榴弹,他们纵身跳下绝壁,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他们舍身跳崖的事迹成了当时全国抗战军民的一面旗帜,延安电台向全国做了广播。跳崖后幸存的战士是葛振林、宋学义。

学会生字、生词

我会写:

寇(kòu)、副(fù)、榴(liú)、抡(lūn)、贯(guàn)、棋(qí)、悬(xuán)、沸(fèi)、涧(jiàn)、雹(báo)、屹(yì)、悦(yuè)、屈(qū)、弹(dàn)、迈(mài)

词语:

日寇(rì kòu)、奋战(fèn zhàn)、险要(xiǎn yào)、手榴弹(shǒu liú dàn)、全神贯注(quán shén guàn zhù)、悬崖(xuán yá)、斩钉截铁(zhǎn dīng jié tiě)、攀登(pān dēng)、居高临下(jū gāo lín xià)、山涧(shān jiàn)、粉身碎骨(fěn shēn suì gǔ)、屹立(yì lì)、眺望(tiào wàng)、喜悦(xǐ yuè)、壮烈(zhuàng liè)、豪迈(háo mài)、不屈(bù qū)、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热血沸腾(rè xuè fèi téng)、雹子(báo zi)

汉字记忆方法

抡(lūn)

抡(lún)锤、抡(lūn)动

弹(dàn)

弹(tán)钢琴、手榴弹(dàn)

[这种弹(dàn)弓弹(tán)力很强,玩的时候要小心。]

掌握课文全解内容

1、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用“一面……一面……”的句式,概括地介绍了在诱敌上山途中,五位壮士英勇杀敌的情况。

2、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是英雄群像的描写,是“面”的描写,表现了五位战士英勇善战、智慧勇敢。

3、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当时的形势。从“集中兵力”"大举进犯”可以看出敌人兵力强大,与下文担任掩护任务的五位战士形成对比,说明敌众我寡,五位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

4、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

“又一群”写出了敌人数量之多,这与“五位战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表现了五位战士的英勇顽强,无所畏惧。

5、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描摹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群像图。“屹立”—词突出了五位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表现出五位战士完成任务时的喜悦心情。此时的他们,想到的是群众和部队主力的安全,已经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6、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这是对五位壮士整体形象的描写,写了他们在峰顶继续痛击敌人。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表现了五位壮士的英勇。

7、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通过个体描摹,分别写出每位战士的表现,这是“点”的描写:“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表现了马宝玉作为班长所具有的沉稳果敢的心理素质;“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强调了副班长葛振林开枪怒吼、英勇无畏的形象“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刻画了战士宋学义具有丰富的战头经验;“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表现了两个小战士在面对敌人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战斗作风。

8、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心理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战士们的想法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表现了战士们不畏牺牲的精神。

9、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了五位战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表现了五位战士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案篇3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找“壮”称

读过本文的人都知道,文中对这五位英雄有两个称呼——“战士”和“壮士”,我首先让孩子们找一找,文章的哪一部分是称呼他们为“战士”的?从哪一部分开始又称呼他们为“壮士”了?为什么?循着这一问题,孩子们认真地读着课文,然后他们真的有了重大发现:文章的前半部分,在介绍他们完成连队下达的任务时用的时“战士”,而后来他们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并壮烈跳崖,是战士们为了连队主力和老百姓的安全、为了体现对日本人的仇恨,不惜牺牲了自己,充分显示了五位壮士的“壮志凌云”,称他们为“壮士”更为合适。

2.观壮行

指导学生继续读课文,使他们了解到从文章第二自然段开始,写五位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景。文章先概括地讲五位壮士一边“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一边“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接着,抓住每个壮士的特点分别描写与叙述,表现出他们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文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着重写了班长负伤后,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如何带领战士们用石头与敌人奋战到底,其中“拧、抢、夺、举、喊、砸”等一系列动作,进一步突出了五壮士行为的壮烈。而文章的第六自然段到结尾,集中表现了五位壮士抗战到底,舍生忘死的斗争精神与英雄气概。 “屹立”一词,突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眺望”蕴含着对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安然转移的欣慰和怀念;“回头望望”写出了壮士们对敌人的蔑视。接着,写班长带领五壮士纵身跳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昂首挺胸”“壮烈豪迈”等词句,具体刻画了五壮士在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壮举。

3.品壮语

通过本文人物可以看到五壮士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去细细品味文本:一是文中为什么只写班长的三次说话,而不写其他四位呢?当班长决定走的路线时,为什么只用了一个“走”字?二是最后两句口号,充分体现了五位壮士在生命最后一息,为了新中国死而无憾,这是五壮士的心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地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定能打败日本侵略者,这心声代表了全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抗战到底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2.“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 3.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 4.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设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直接让学生画出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再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所表达的效果,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动作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学生掌握了知识。但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学生回答较差,主要是引导不够。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新课一开始,我就扣住“壮”字进行设疑: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呢?接下来,我紧扣“壮”字这个疑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针对这四个问题,抓住文中能体现“壮”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分析探讨。然后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引导的逐层品味,步步深入,学生体会到了五壮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受任于危难之际的“壮志”;感受到了他们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壮行”;领悟到了五壮士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壮举”以及宁死不屈、英勇跳崖的“壮烈”。最后设置悬念、形成包袱。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到这里,作者所用称呼的都是五位战士,那么由“战士”到“壮士”是怎么形成的?文章在什么地方这种称呼才进行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