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
好好文库小编精心整理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这份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初步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像力。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周:
PPt: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介绍逍遥游。
ppt:《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
3、全班同学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ppt:
句子翻译: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南冥者,天池也。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学生再读课文。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介绍《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5.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板书:万物有所待——鹏鸟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6.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既然人的认识有局限,那庞大而神奇的鹏鸟是否也有局限呢?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翻译: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就是这个样子而已。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课堂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教学反思
学生刚刚开始诵读国学,对于庄子更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庄子的哲学学生很难理解。经过几次跟读、带读之后,学生能够流利、通顺的朗读,但是断句有困难,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能力目标:
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即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杂交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神秘的大自然给予了我们无穷的财富,给予了我们无穷的探索空间,给予了我们无穷的精神启发。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北极旅鼠,它们身上就有许多难解的谜。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个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位梦华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我相信听了这则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让我们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吧!
2.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二、检查预习
1.正音
媲(pì)美 挑衅(__ìn) 迷惘(wǎng) 笃(dǔ)信
啮(niè)齿 滑稽(jī) 徘徊(huái) 逃窜(cuàn)
2.解词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的题目叫“旅鼠之谜”,你知道旅鼠的“谜”有哪些吗?请同学们再一次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旅鼠之“谜”。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旅鼠的奥秘,并讨论交流。(提醒学生,注意勾划)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
北极旅鼠的奥秘:(1)惊人的繁殖能力;(2)控制繁殖,吸引天敌;(3)死亡大迁移;……
教师追问:同学们,除了课文里边提到的三大奥秘之外,其实旅鼠身上还有许多的谜,请阅读课文,再去发现,提出你的疑问。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自由发言,诸如:
(1)为什么旅鼠在死亡大迁移的时候只往西或往北迁移呢?
(2)他们为什么要跳海呢?
(3)他们明明有惊人的繁殖能力,为什么还要控制呢?还要采取自杀行为呢?
2.推测旅鼠之谜的原因。
同学们,面对旅鼠的奥秘,你想解开这些奥秘吗?开动自己的脑筋,整理自己的思路,推测一下旅鼠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吧。
讨论:旅鼠奥秘的原因。(略)
(引导: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他们在维持着生态的平衡,维持着自然的和谐发展,或许旅鼠有这种本能。)
3.插入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文章第11自然段讲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这一奥秘的时候,采取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旅鼠的繁殖能力超强,达到了骇人听闻地步了。
教师渗透:同学们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为了使我们现在的猜想更加有依据,我想,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掌握更丰富的科学知识,去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猜想。找到旅鼠之谜的真正原因。
4.教师总结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空间说明顺序。
3、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解读课文内容。
2、了解结构形式,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把握结构。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
举两个例子:
1、三千多年前,甲骨上已刻下让我们今天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
2、唐代,能在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路;
(屏幕欣赏《孙子兵法》竹筒微雕、鸡蛋微雕)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雕艺术,读来令人惊喜(屏幕显示课题)
二、题解(屏幕显示核舟形象)
核舟:根据课文内容,指的是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记: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人和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题意:介绍说明了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三、识记下列词语的读音、字形
罔(wǎnɡ)膝(__ī)褶(zhě)髻(jì)倚(yǐ)
戌(__ū)篆(zhuàn)八分有(yòu)奇(jī)
诎右臂支船(qū)
四、听录音范读,学生朗读课文
五、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全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结构形式:总分总
(第1段)(第2~5段)(第6段)
六、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本课时讲解分析前两段)
具体方法:请学生参照注释和老师的提示,让他们互相讨论,然后分别讲解各自然段的大意,最后老师释疑并明确意思。
第1段(总说):
1、重要词语:⑴奇巧;⑵为;⑶罔不因势象形;⑷尝:曾经;⑸贻;⑹核舟一:用桃核刻成的小船。
2、根据以上词语,学生讨论译出大意,老师再明确意思。
3、概括文段大意: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4、朗读:
第2~5段(分说)
提问:根据方位词语,这几段按什么顺序介绍核舟?各段介绍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
⑴空间顺序;
⑵各段介绍的重点:
第2段(船的结构)第3段(船头游览者苏轼、鲁直、佛印)第4段(船尾舟子二人)第5段(船的顶部,题名、篆章)
疏通第2段文意:
具体方法:同第1段相似。
1、指出重要词语。
2、学生讨论后讲解大意,老师再明确。
3、概括出文段大意。
明确:
第2段:介绍核舟的大小和格局。
4、朗读。
七、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并背诵第2段。
2、完成阅读思考题。
【结构图示】
概说核舟之奇巧,引出由来(第1段)
船体设计的大小、格局(第2段)
核舟记详述核舟之精妙船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第3、4段)
船背技师的题款、着色(第5段)
总括核舟,发出赞叹(第6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