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好文库范文大全内容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24-06-05 20:00:02互联网范文大全手机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好好文库小编精心整理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这份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一)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导入新课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新知识点:

1、口算除法

(1)口算。

(2)估算。

2、笔算除法。

(1)基本的笔算除法

(2)除法的验算。

教学要求:

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组学生解答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景中。( 好好文库收集 HtTps://WWw.HaoHaowenkU.cOm )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中的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的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或与同桌)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过程的范例。让说得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通过有层次的说过程、说算理,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景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学习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时,老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和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融入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①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作用,认识到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②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数学结合起来。教学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估算算法与其他算法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业,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③适当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 )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60。又如,在验算除法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06-107页的练习十八。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三、四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重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四、教学难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五、教学材料:

口算卡片。

六、教学途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础

练习

基本

1、判断下面各题的首商是哪一位?

246÷3246÷248÷448÷6

2、笔算:

792÷6844÷4984÷3895÷5

全班学生练习,指名板演,亲正时要学生根据计算法则说出计算过程。

3、口算:

84÷2=320÷8=680÷20=60÷6=4000÷2=70×8=

4、完成书上练习十八的第1题。

学生口算,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1、表格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指名回答。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学生口算。

4、小组比赛。

出示表格。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

练习

课堂

作业

这个表格是让同学们填什么数?请同学们填表格。

3、笔算: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演。

4、应用题。

(1)第5题。

请同学们先读题,再找一找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再在书上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教师单独辅导。

5、聪明题。

请小组讨论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思考?再在书上填空。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4题,教师批改。

1、指名回答。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板演。

3、学生自己读题,再列式计算。

4、教师辅导。

5、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表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七、板书设计:

练习十八

84÷2=42320÷8=40680÷20=340

60÷6=104000÷2=200070×8=560

八、课后小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 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圆片 涂色笔 练习卡片 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圆饼)如果把这个饼分给2个同学,可以怎么分?

2、师∶(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105页(1)的两个图)哪种是平均分,哪种不是平均分?

3、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谁来指指哪部分表示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二、探究思考,构建新知。

1、师∶现在拿出你的圆片来平均分成3份,涂其中的1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生答,出示课件105页的图。)

2、师:昨天的知识掌握不错,涂2份用分数怎样表示呢?自己试着涂一涂,写一写!

3、(大部分学生涂完后)投影展示学生的结果,并找几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涂。

(课件出示105页的图)

4、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现在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分别涂其中的1份、2份和3份,你能用分数表示出来吗?看看谁最聪明。(学生自己涂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投影展示结果,出示课件105页(3)的三个图。)

5、(课件出示)“议一议”:里面有几个?里面有几个?

在中,4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

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入手,强化学生对 “平均分”的理解。

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猜想,让学生从

中猜想出2份是,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上,鼓励生自己动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既培养其合作意识,又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

放手让学生写分数,说名称和意义,深刻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意义,也体现学生的个性化。

学生可能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平均分”,一种不是“平均分”。

生可能会指出涂色部分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教师可用模型进行演示,认识1份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涂2份用分数怎样表示呢?如果一些学生有困难,可以降低难度,问:“想想怎样表示呢?

(1)小组中交流。(2)全班交流。

7、师:像......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边说边板书)

在中,3是分子,4是分母,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边说边板书)

8、(课件出示)106页“试一试”。

三、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涂色游戏。

在卡片上任意涂色,并用适当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独立涂色,展示交流。

2、

(1) 说分数,提问题。(课件出示“练一练”)

(2) 找生活中的分数。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你能从教室里找出用分数来表示的吗?

3、资料:“知识窗”——分数发展史。

四、总结质疑。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涂色游戏改变了给定一个分数按要求涂色的练习形式,可以涂几分之一,又可以涂几分之几,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知识窗”与谈收获、体会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情感目标。

学生可能会写出如:、 这样的数来,有可能是对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不明白。师先肯定学生写的,再重点说说你知道分子、分母表示什么意义吗?如果涂色够不够呢?鼓励生再写出类似本课所学的分数。如还有困难,可让其用圆片动手剪一剪,画一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这一单元内容的综合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以及加减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并比较。

2、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小数的产生,知道一些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图略)

读完题目要求,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小数、涂色)

把答案写在书上,交流。

指出:完整的一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1”表示。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题略)

同样,读完题后要求学生说出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

学生练习,并交流。

3、三位小朋友储蓄的'钱数如表,说说每人储蓄的钱是几元几角?谁最多?谁最少?

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吗?

4、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注意:1后面是一点几,2后面是二点几,数的时候要数完整,前后要兼顾。

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没有“在填出的数中”这一要求,你会怎么考虑呢?

5、加减对比练习:

0.5+0.32.6-0.87.8+1.16.2-3.9

0.5-0.32.6+0.87.8-1.16.2+3.9

提醒学生看清楚加减符号,再计算。

6、绳子长10。5米,绑树苗用去3。2米,修篱笆用去4。6米

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多少米?

7、爸爸和小明做衣服用布的米数如表(表略)

(1)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注意指出:一般我们会提一些求和、求差的问题,在提的时候,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考虑该问题是否有实际的意义。比如说这道题,如果把爸爸做上衣用布和小明做裤子用布合起来,显然是不合适的,那就不要问这类问题。

更明显的例子:两个学生跳高,我们只能比他们谁比谁跳得高多少,而不能算他们合起来一共跳得有多高,显然后面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提问题也不能随便提,还要考虑到现实的情况。

8、你能根据每一组数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写吗?

先请学生说说每一组的规律是什么?自己是怎么发现的。再说说按照这个规律接着往下写,应该写什么。

9、0。□gt;0。□□。4lt;3。□

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在填写之前的思路。比如说前一题,整数部分都是0,那就只要看小数部分,答案有很多。

而后一题,先考虑整数部分,□比3小,可以填0、1、2甚至是3,如果填了前几种,那小数部分怎么填可以;但如果是填了3,那整数部分就变成了一样大了,要比小数部分4比几小。

比小数,先要比整数部分,然后再考虑小数部分。

教学“你知道吗?”:

重点理解“小数就是十进分数”,即我们前面上课讲的“0。()=”

了解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法来表示小数;了解小数的演变过程。

知道在400年前,小数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问:学习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

(可能再过若干年,小数又会变成新的模样,

这些变化是使得小数看上去更加简便易懂)

课后小记:

书上的第107页的思考题,难度过大了,很多学生看见题目后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很刻意的讲解我觉得也没有多大的意思。我觉得思考思考题应该至少要有小部分的学生能自行解决,更多的是有点模糊的感觉,这时老师的讲解可以让他们茅塞顿开,才是有效的,而这道题我觉得对学生而言太难,反而学生会没有兴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生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标: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对东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室外部分

一、导入

师: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其中不少老师还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纬二路小学呢!对我们学校不是很了解,大家能不能先当个小导游领着老师们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参观前院四周的情况,介绍时注意使用正确的方位词。能当好小导游吗?(能)下面就分小组请老师们去参观吧!

(学生分小组进入操场向参观的老师们介绍校园)

二、认识东、西、南、北

1、认识东、西、南、北。

学生集合汇报。

师:同学们是怎样向老师们介绍的?

(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来介绍校园的情况)

师:为什么几位同学有的说他的前面是教学楼?有的说他的前面是幼儿园楼呢?

(两位同学站的方向不一样,所以他所面对的事物就不一样。)

师: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来描述,有局限性了。怎么办呢?你还知道其他描述方向的方法吗?

(可以用东西南北来描述)

师:你知道哪是东吗?(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

知道了东还能知道那个方向?(西方,东与西相对)

剩下两个方向是什么?(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巩固东西南北。

师:看大家是不是认清了东西南北,咱们来做几个小游戏。

教师说方向,学生转向那个方向。(速度适当加快,增加娱乐性,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练辨别东西南北。)

一学生说方向,其余学生指出相应的方向。

用方位词再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3、知识扩展。

师:在学校同学们都已经熟练地辨别出东西南北了,出了学校还分得出来吗?老师要考考大家,东图书店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聚丰德呢?泉城广场呢?

师:你的家大约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室内部分

4、方向的相对性。

师:回到电教室,你调向了吗?文化墙在操场的哪边?办公楼呢?教学楼呢?幼儿园楼呢?

师:现在在多媒体教室里,我在同学们的哪边?门呢?那幼儿园楼在我们的哪边?哎?刚才有同学说幼儿园在操场的南边,可现在幼儿园又在我们的北边,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是幼儿园在动,而是我们站的位置不一样了。)

师:看来我们再叙述方向时,要说明谁在谁的什么方向。

三、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我们学校的平面图没有完成,同学们能将“文化墙、教学楼、办公楼、幼儿园楼”及它们的方向填在操场四周并把这张平面图完成吗?试试看!

学生绘制,展台前展示,介绍绘制情况。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师:同样的校园,有的同学把“东”画在了上面,有的把“北”画在了上面,如果不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别人还能清楚地看懂我们的示意图吗?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统一一个画图的标准)

师:对了,根据地理知识,在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板书)为了使大家知道我们是按这个标准画的就在图的右上角画一个向上的箭头写明“北”。

师:请同学们修改一下你的示意图。

展示。

四、看图辨方向

1、游乐园。

师:春天就要到了,我们该去春游了,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出示)

师:介绍一下公园的情况。(如果没用上方位词可引导学生“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介绍”)

师:你怎么知道花坛的北边是喷泉的?

我们先去哪儿玩?(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并介绍情况)

2、北京。

师:去过北京吗?老师有几张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学生欣赏。

师:这儿有一张__广场的照片,同学们能根据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图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吗?

变换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说说四周的情况。

五、小结

今后我们再出去旅游就可以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顺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