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好文库范文大全内容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2024-06-07 19:51:01互联网范文大全手机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

好好文库小编精心整理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这份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认识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和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

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30cm,宽20cm),正方形。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侧面包装好的'圆柱形物体,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快速旋转,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圆柱)

点出课题:圆柱的认识

对于圆柱一年级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相信将会对圆柱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特征

(1)观察比较,建立表象

师:生活中的圆柱体很多,同学们都在那些地方见过圆柱?

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圆柱图片,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2)操作感知,归纳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利用准备好的圆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对圆柱进行研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课件显示)

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圆柱上下两个面大小相同吗?请你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进行验证。

活动完成,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引导,得出圆柱的组成及特征。

2.认识圆柱的高

瞧,老师这还有两个圆柱呢。注意看,它们的底面相同,那它们的什么不同呢?那什么是圆柱的高呢?你认为圆柱的高指的是什么?谁能指一指?

课件讲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让学生再指出几条高。体会高有无数条。并引导学生明白内部也有高。并用课件演示高一样长。课件出示:圆柱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

介绍生活中圆柱的高的不同叫法。

及时练习(课件展示)

这些问题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看你们这么棒,老师手中的这个小圆柱也忍不住想请你们帮个忙了。它想知道自己身上的侧面包装纸有多大。该怎么办呢?

3.研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思考:你想怎样剪呢?剪完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呢?想一想。

(2)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探究要求)

(3)活动完成后小组汇报。(找两组同学上去边演示边讲解,师适时追问并板书)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4)师进行演示操作,并把侧面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5)课件演示侧面展开整个过程,让学生把整个过程理解消化。

(6)思考: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没有可能是正方形呢?什么情况下是正方形呢?(用正方形纸演示)

小结:圆柱的侧面如果沿高剪开,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斜着剪开就是平行四边形,如果沿折线或取下剪开得到的将会是不规则图形。

这节课不知不觉中我们既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又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对自己作一检测。

三、巩固练习

1、概念辨析

2、辨一辨(哪个是圆柱的展开图)

3、创造圆柱

结束语:同学们,其实在刚才旋转创造圆柱的过程中,隐藏着一个奇妙的数学现象呢。想知道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课件显示)有趣吗?在神奇的数学世界里,像这种有趣的现象还有许多,就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呢!

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于圆柱都有初步认识。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联想到立体图形,感受“面动成体”从而引入新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研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活动分两个层次进行:活动一研究圆柱特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出圆柱的主要特征;活动二探究侧面展开图。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悟,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教学,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我通过多个环节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从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引入新课。

2、在进行侧面展开之前,让学生先去想象展开后的形状,再去动手操作。

3、巩固练习创造圆柱中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创造圆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应用价值。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无论是照相还是用放大镜看书、用投影仪放大图表,都离不开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这部分知识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基于以上认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对例题的探究,弄清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即可。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图形的大小改变了,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纸卡

学生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观察、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观察、感受。

①出示写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纸卡。

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

(纸卡上的字为小5号字,学生跃跃欲试后会有些失望,因为看不清)

②把纸卡放到展台上,调整缩放键,逐渐调大。

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

生抢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引导学生思考。

师:为什么纸卡上的字之前看不清,而现在看清了呢?

生:因为字被放大了。

2.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1)过渡: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课件出示教材59页主题图)

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预设

生1:图1是把物体缩小。

生2:图2、图3、图4都是把物体放大。

(2)导入新课。

今天,就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一起来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板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情境,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的兴趣,使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初步感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探究新知

1.探究把图形放大的意义和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4。

(2)思考、交流。

提问:“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生:“按2∶1放大”就是把图形的各边的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3)画图方法。

①提问:以正方形为例,具体画图时应该怎样做?

预设

生:正方形原来的边长是3个单位长度,现在按2∶1放大后,边长应该是6个单位长度。

②画图。

(学生独立画放大后的正方形,教师巡视指导)

(4)完成例4。

①怎样画长方形?

预设

生: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放大到原来的2倍,画出长方形。

②怎样画三角形?

预设

生: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连接两条直角边的端点。

(可引导学生用数方格法验证,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时,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也放大到原来的2倍)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理解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

过程与方法

3、经历计算应纳税额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价值。

5、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难点:理解税率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祖国蓬勃发展的图片,学生观看欣赏。

师:建设的钱从哪里来?

生:税收。

关于税收你都知道些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税收的知识。

二、自主交流,了解纳税的有关知识

你听说过纳税吗?关于纳税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自主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有序的展示以下内容: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和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因此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三、结合实际,理解“税率”的含义,探索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纳税信息

③长沙卷烟厂今年2月销售额3000万元,应缴纳消费税1200万元。

先请学生猜猜,可能会缴纳多少税款?再出示缴纳的税款,请学生计算是按什么比例来缴税的。解释概念,这里的40%就是税率。请学生说一说40%表示什么?进一步理解税率的含义,紧接着出示税率的定义,学生齐读。指出各种收入和应纳税款,小组讨论: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这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汇报交流:(板书)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100%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各种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2、说说下面信息中的税率各是多少?税率表示什么?

①海口晨光文具店20__年全年的销售额是40万元,按销售额的5%缴纳增值税2万元。

②海南宾馆20__年上半年营业额是800万元,按营业额的4%向国家缴纳营业税32万元。

四、解决问题

1、出示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30万元”是指什么,“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营业税指什么?这里的营业额30万元“是指收入,5%就是指(税率: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营业税指应纳税额。

②怎样计算应纳税额?

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把表格填完整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集体纠正。

重在方法和计算的指导。

3、稍复杂问题的.解决,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学生读题,

②分析思考:这里的3%是是所有收入的3%吗?从哪里,从哪里可以知道呢?3%的单位“1”是谁呢?

③学生独立解答

④汇报交流,集体纠正。

4、变式练习

将3的问题改成,她税后收入是多少?

学生思考:求“税后收入”是求什么呢?

怎样算呢?学生独立试做,指名回答。

集体纠正。

5、依然是问题3的变式练习

李阿姨今年二月份的工资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60元。她今年二月份的工资是多少元?

学生读题

这道题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汇报答案,课件展示。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调查:问一问爸爸、妈妈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解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规定。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

128569

百分比

30%12.5%15%22.5%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1)如果我用这样一张图来统计我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用这个扇形表示乒乓球的30%,你觉得这整个圆表示的是什么?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预设: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欢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把这张图补充完整吗?(教师可以逐项出示,并可以让学生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一下这块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个运动项目。)

(4)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扇形统计图。

(5)揭题: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6)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小结:扇形的大小和项目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我们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1)看图说说,在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量的多少:如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部分和总量的关系:如喜欢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喜欢踢毽和跳绳以及其他项目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2)说说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预设: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观地看到量的相对大小;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3)小结: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选择、补充,让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尝试练习

出示教材第97页“做一做”的内容。

(1)你能看懂这张扇形统计图吗?统计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知道的?(可以根据旁边的图例来知道各个扇形代表的项目。)

(2)说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如果每天喝一袋250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引导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各百分数和250g的关系,进而算出各种营养成分多少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它们各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形状?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2.(课件出示)师:那下面的这些物体你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圆柱模型,边看书边思考: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什么?

②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什么?

③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

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

及时练习(课件出示):让学生根据圆柱的特点判断下面的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初步了解圆柱的特征,为后面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篇6】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二)和比例三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是加强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教材除了结合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整理和复习等知识,让学生体会、理解和掌握归纳法、类比法、符号思想、分类思想、演绎推理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思想方法外,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模型思想、归纳法、演绎推理思想,体会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发展学生的四能。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本册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学习较主动,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只有少数潜能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处于应付状态。本学期尽量多设计分层次作业,让潜能生得到提高,优生得到发展。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2、通过归纳整理,是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绘制表格。

二、综合运用

课件出示例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

提问启发:“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归纳整理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2×50

=230-100

=130(元)

115<130,

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选择A商场更省钱。

4、总结思考:在什么时候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2、完成练习二第12题,再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练习二第13题。“折上折”是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

4、完成练习二第14题。

5、完成练习二第15题。提示:增长为“-0.068%”表示什么意思?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板书设计

百分数:整理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