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各大生态系统:
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29,小组讨论一下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首先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区别在于哪里?(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数量多,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有“绿色水库”之称。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降雨量少,动植物种类较少)。那为什么要称森林是“绿色水库”呢?我们知道水库最多的是水,那一个森林为什么也能称得上水库?(因为动植物种类多,上节课我们做过实验《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所以森林能称上“绿色水库”)。而我们再看看一条食物链在草原中,因为捕食者和被捕者的关系比较单一,所以如果其中一种生物减少了也会引起这条食物链被破坏,但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很多,一种生物减少了,还可以用其它生物代替,一条食物链不那么容易因为一种生物减少了而受到破坏,所以森林生物系统更容易维持。谁来说说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区别?淡水中的生物能否到海洋中?从而复习生物必须适应它所在的环境。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沼泽,掉进沼泽地越挣扎就会越陷越深,那沼泽地对我们有那么大的伤害,我们还要保护它吗?(还要,因为沼泽地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的特点是?(都是人工生态系统,需要人的监控才能正常地运作)。需要人在这里面干嘛呢?(除草,施肥,浇水…)如果没有人的存在,这些人工生态系统都会被破坏了,像森林和草原那些生态系统我们叫自然生态系统,如果自然生态系统有人的参与会很容易被破坏,但人工生态系统没有人也很容易被破坏,这就是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分析书本资料:
分析书本P30的例子,河流生态系统还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呢?(淡水、海洋、森林、草原、农田、城市…)总结出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是互相关联的,而生物圈又是这里面的生态系统,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分析书本P31的DDT例子,也可以看出各生态系统是互相关联的,影响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对其他方面造成威胁。
关于保护环境的共识:
但是我们人类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人类的种种行为使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例如大量放牧使得草原沙漠化,引起沙尘暴……使得人类自己和其他生物也受到伤害。还有人类大量的砍伐树林使得大地更容易沙漠化。(大量的图片、事例引证)。所以为了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我们应该怎样做?哪些事情我们同学们自己能够做到的?(不污染水源,不乱排放废气,不用一次性的用品,多种树,少砍树……)从而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教学后记:
对于生态系统的介绍这节课可以略讲,但关于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同学们还是很薄弱,在这方面多安排些事例,图片,让同学们的保护环境意识更加深刻。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效果不错,因为想到只单纯地介绍各生态系统会比较沉闷,就把两个相似的生态系统作比较,从它们的不同点而说明它们的特点,课本又介绍到沼泽,很多同学对沼泽对我们人类有害为什么还要保护感到迷惑,这一生态系统的介绍我安排了同学作了一个短暂的表演,把掉进沼泽地的过程表演出来,既让学生清楚遇到沼泽地时要如何自救,也进一步加深了关于湿地生态系的认识。最后因为这一课时内容比较简单,也安排了一些关于我们和生态系统受到哪些伤害,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讨论,同学们反应激烈。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e”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
走进新单元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 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e”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使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练习 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小结: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学反思:
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学生在实验室上的第一节课,到实验室时要先跟学生强调实验室的纪律,让学生明白以后来实验室上课必须遵守实验室纪律,强调实验室的清洁工作,布置好值日生。安排学生观察的“e”玻片要使用低倍的目镜和物镜。强调光圈、反光镜和光线的关系时要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把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怎样使光线变亮,怎样使物像更清晰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边做实验边思考。这样更易使理解这些关系,做题的时候也可以想像做实验的过程,记忆更深刻。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点:
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
2、细胞结构的观察。
1、 阅读书本P47方法步骤,总结出每个步骤:擦?滴?取?涂?盖?染?吸。(口要漱干净)
2、 这里面滴的与制作植物时不一样,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要使动物细胞处于活性的必须给它一个适合于它所在的环境,而0.9%的生理盐水就是适合于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生理盐水的成分就是0.9克盐99.1克水。
3、 注意,取口腔上皮细胞的时候是在口腔两颊取。
4、 因为口腔上皮细胞比较难找,要把已经做好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准确找到细胞。
四、布置作业:生物实验报告册P10、13、16
教学反思:
因为有了上一节课的植物细胞的实验,这一实验学生比较容易操作,但有的学生觉得在口腔里面取细胞很恶心,要教育他们科学精神。对于口腔里面的上皮细胞,压片时并没有植物那样容易,可以老师先做好一片示范的在讲台,让学生先了解这些上皮细胞成什么形态后再自己观察,这样易于学生找到细胞,而且也不用老师逐个指导。很多同学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找到细胞,虽然有的书上写在实验中可以先染色后盖玻片,但对于这个实验来说,先盖玻片后染色成功率更高。
教学目标:
1、 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 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教学重点:
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
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过程:
ò?¢ 进入实验室先填好记录本,回实验实验过程。(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t?¢ 迅速拿出显微镜,对好光。
èy¢ 如果把一根头发、一张厚纸放在物镜下面,看看能否看清楚它们的结构?(不能)必须把玻片弄到薄而透明。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然后进行观察。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
这些玻片可以做成永久的(可长期保存)或临时的(不能长期保存)。
¢ 看书本P42的材料用具,看看哪些材料不明白它们的作用,举手问老师。
(介绍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载玻片作用是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盖玻片的作用是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 P43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
1、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2、 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滴)
3、 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取、展)
4、 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盖)
5、 把一滴稀碘液滴在洋葱内表皮上,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
6、 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把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用铅笔画在报告册P14第6题上。
教学反思:
因为这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实验,要让他们有成就感,其实这实验不难,但要注意的是用低倍的目镜和物镜来看,因为本身洋葱细胞比较大,用低镜看更清晰,这实验我是安排他们用10_的目镜和10_物镜观察。但细胞的结构很多人不会画,最主要是把主要形态和主要结构画出。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复习要点: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逃走;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注:常说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二、调查
1、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尝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归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复习要点:
一、生物圈
大气圈的底部
1、生物圈的范围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注:生物圈指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人类的活动借助一定的工具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细菌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光、温度、水、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三种关系
捕食(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竞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合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方案要求: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蚯蚓疏松土壤;沙地植物防风固沙。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和人分解者──真菌和细菌
3、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内,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时注意: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其中的“→”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所以有害物质也会沿食物链和食物……
网流动,而且营养级别越高,有害物质积累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中有很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复习要点:
一、显微镜
1、结构
支持部分: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撑镜柱以上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分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转换器──上面安装物镜。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调节部分:※遮光器──在载物台下方,可以调节进光量。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圆孔称
光圈。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光学部分:※反光镜──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它有两个
镜面,一面是平面,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光线弱时用。
※目镜──用眼观察的镜头。
※物镜──接近物体的镜头。
注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注2: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注3:带※的结构应重点掌握。
2、使用步骤
①取镜:右物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②安放:略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观察。
③对光:先使用低倍物镜对光,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右眼睁开)一边转动反光镜,看到白色的圆形视野,表示对光成功。对光时,若光线较强,应该使用小光圈和反光镜的平面;若光线太弱,应该使用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
④观察:
a.观察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b.左眼观察物像,右眼看着绘图。
c.调节焦距:先下降镜筒(眼睛在一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载玻片);再向目镜内看,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时,改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物像更加清晰。
d.关于镜像:显微镜下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实物与镜像的位置、上下关系刚好相反。如显微镜视野中右上角的一个“d”,那么实物其实是“p”(旋转180°得到),位于左下角。
e.移动问题: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f.找污点:在三个部位找,即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转动目镜,如果污点的像也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的像动,说明污点在玻片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时污点的像都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g.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相反。
二、细胞
1、动物、植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①结构比较
②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极薄且紧贴细胞壁,很难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质——液态可流动的物质,各项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叶绿体——使光能变成化学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线粒体——动力车间,把化学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液泡——内有细胞液,含多种物质
2、观察细胞实验
①常用玻片标本种类:切片、涂片、装片
②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一擦二滴三撕四展五盖六染七吸
a.一擦,用洁净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b.二滴,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c.三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一小块透明薄膜,浸入上述水滴中。
d.四展,用镊子将薄膜展平。
e.五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下,盖在材料上,这
样才能避免出现气泡。
f.六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
g.七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让染液浸润全部。
③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七吸,与前述步骤基本相同
二滴:滴入的是0.9%的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三刮:用凉开水潄口,用牙签从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四涂:把牙签有碎屑一端在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复习要点:
一、细胞的构成物质
1、无机物(一般不易燃):水、无机盐、氧,都是小分子物质。
2、有机物(一般可燃):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等,是大分子物质。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叶绿体将光能(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线粒体: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注意:植物一般有两种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植物的非绿色部分的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如根尖细胞
动物一般仅有一种能量转换器(线粒体)
四、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1、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2、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3、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五、细胞分裂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生长
1、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
2、细胞分裂的过程
①细胞核一个分成两个
②细胞质分成两份
③每份细胞质含一个细胞核
④在原来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要形成细胞壁)
3、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
①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②染色体先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③新细胞之间,以及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遗传物质也相同。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复习要点:
人体和多细胞动物的结构层次
1、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人和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和功能
①上皮组织: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②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③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④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骨组织、血液、脂肪组织)
3、人和动物的五级结构层次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上皮组织呼吸系统肌肉组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泌尿系统神经组织神经系统结缔组织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4、植物体的四级结构层次
分生组织根、茎、叶
输导组织(营养器官)
细胞→组织保护组织→器官→→植物体
营养组织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细胞水平上认识生物体,教学上会有一定困难。这是因为细胞结构微小,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因此,应当多给学生提供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机会,增加学生对细胞的感性认识。本节课尽管内容比较抽象,但是学生有了前面的植物细胞的观察作为基础,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2、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① 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②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能力目标
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在“模拟制作”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
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
设计实验(应用以往的学习经验,是较高层次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在学生已经观察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并有一定的了解下,这节课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而且在学生实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下,还不是很强,所以只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才能吸引学生兴趣,把握课堂的重点。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就是要把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从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运用实验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法、比较法、观察法等方法学习。
四、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温故而知新,提出问题:
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细胞吗?
②人的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
(二)组织实验,合作交流
出示题目,交流:“看到题目,你有何疑问?
疑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哪?怎样取材?引导、分析。
①设计:根据已有的经验,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取材、方法、染色剂的变化);
②制作:同组同学尽量选择不同的方案制作临时装片,增加对比性。
③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然后同学间交换观察。
(三)归纳反思,学以致用
绘制细胞的基本结构图,感知动物(人)细胞的形态结构,注意绘图要领。多媒体演示不同种类的动物细胞。
(四)模拟制作,能力拓展
策略①:按照书中方法分组制作。
策略②:改进。利用现成的果冻,将一枚糖粒放入其中表示细胞核,果冻表示细胞质,包装果冻的塑料壳表示细胞膜。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2、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结构。
答案: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3、回忆所做的《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
(1)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制作的玻片标本叫__________。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开始在载玻片上分别用滴管滴一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共同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还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黄瓜表皮果肉细胞的__________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4)《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__________?
(5)回忆《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过程,你认为细胞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
答案:(1)临时装片 (2)清水 生理盐水 (3)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4)稀碘液 (5)立体的
4、采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需要用的工具是
A.消毒牙签
B.消毒棉球
C.消毒镊子
D.消毒玻璃棒
答案:A
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
A.清
B.稀碘液
C.生理盐水
D.盐水
答案:C
6、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液泡 ⑥叶绿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答案:B
五、板书设计
观察动物细胞
(一)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方法步骤
擦→滴→刮→涂→盖→染→吸
(二)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三) 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分析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的“致同学们”一节,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科书内容文字优美、流畅,意在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从身边的生物选材,同时紧跟生物科学发展的时代脉搏,既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又避免了因知识的陈旧而产生的乏味感。从标题、文字到选材都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究地学习等教育新理念。
分析学生:
本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开学初在校军训一周,所以对一些生物现象和校园环境是比较熟悉的,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这些对教学是有利的。但他们对新学校的具体情况仍然较陌生,师生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加之普遍班额偏大,习惯了以前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这些都不利于新的教学方式,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一门学科的亮相课,根据新课程和学生的特点,要想达到激发学生热爱本学科,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着重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目的,就应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所以课前放点音乐,以缩小师生间距离。但和谐民主并不等于自由散漫,因此课前也应制订相宜的课堂纪律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条例,记录学生的表现,便于组织教学。
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调动其主动性、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另外,再引入报刊有关科技发展方向及课改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明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和课改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
基于本节课的问题较多,应首先把学生暂时分成几个组,暂定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作合理的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组长或者代表汇报。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时声音不宜过大,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指出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这种做法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规则和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运用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初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及转变学习方式。
2.能力目标:训练思维、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
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材料器具:
藤缠树的标本、磁带(校园歌曲)、录音机
教学实施步骤:
1. 引入:放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
2.涉及报刊有关信息:列举事例,如:成都七中学生童一在世界生物知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说明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我国获诺贝尔奖的人却没有,为什么?
(让学生明白今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上课方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3.给学生提出当今科技两大革命之一有生命科学技术革命。
(为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打下伏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欣赏:师生共同阅读课程《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
(提高文学修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爱生物的情感。)
5.探讨:从学生生活实际及学校具体情况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式学习。)
a) 学校的垃圾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b) 学校的厕所问题,怎样解决?哪种方案最好?(想象)
c) 出示:藤缠树的标本。学生受到启发,发现学校某些树木、花草长势不好,原因是什么?
(如果学生知道不多,留待以后学习生物知识后解答,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改变此现象。)
d) 学校的沟渠问题,污染较严重,怎样解决?什么途径最好?
e) 学校食堂周围的树干与其他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f) 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g) 为什么政府要制订《禁止焚烧秸杆》的措施?
h) 今年天气的变化造成粮食的减产,说明什么问题?
i) 关注学生自身: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长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更健壮吗?更聪明吗?
j) 列举我校前任校长的肾衰竭疾病,探讨疾病问题,器官移植问题?
6.拓展: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的知识吗?
(在此引导学生找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查资料,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回答不全,教师补充。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7.结束语:同学们,你们觉得生物知识有用吗?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
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评价:
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交流,所以无论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辩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为此本节课的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比例占80%;能力目标(体现在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后反馈:
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课后布置一篇题目为《你喜欢生物科学吗?》的文章,谈谈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通过作业反馈,全班53名学生有52名答喜欢。多数学生感悟较深:原来生物学有这么大的用处,认识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学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科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难点: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一些水果、蔬菜、杂草、石块,请学生分辨哪些可以食用,从而引出生物学。学生举例一些生物的食用、药用或其他价值。
(教师:从古到今,人们不断观察、尝试、探索生物知识,形成了现在的生物科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联系生活经验,了解生物学概念。
1、学生自学教材,找出生物学的概念。
2、学生举例:举出常见的生命现象的例子。(如蜘蛛织捕虫、树叶变黄飘落等。方法指示:学会观察。)
3、拓展反思:生物学不仅是对表面现象的观察,更深入到对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如对青蛙的眼睛研究、蜻蜓飞行技巧的研究,从而出现了仿生学,谁能举出一起关于仿生学的例子?
学习任务二:学生自学教材,体会生物学的重要性。
1、全面浏览教材的前言部分,分析教材从哪些方面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并有感情的朗读教材中的段落,体会大自然之和谐。
2、小组内探讨: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尝试交流生物学的应用(重要性)。
3、师生交流:有关对一些生物现象和生物科学的疑问。
拓展反思:怎样认识封山育林、封海休鱼?
三、系统:
(引导学生从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四:诊断
1、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谈一谈你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怎样学习生物学?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
(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并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散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一些动、植物挂图及学生自带的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实物(例如:树叶、蝗虫、蚯蚓、杯子、小石头、盆栽花卉等)。教法学法打算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要注意观察方法的指导,还要注意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实际在三十亿年前我们的地球一片荒漠,寸草不生。而今天我们星球如此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的如此美丽吗?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思考,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一.什么是生物
在你的周围有很多生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观察,分组讨论、意图、点评引导学生新授知识
1、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实物,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小结: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老师答疑: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单位,一个细胞不能算作一个生物体。当然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除外。
2、像一片树叶、一个苹果是组成果树这一生物体的一部分,不能算作一个生物体。
交流总结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
1、细胞是生物吗?
2、一片树叶、一个苹果能算作一个生物体吗?
初步认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以及观察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生物的主要特征
请大家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存活
问题1:
①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关于光合作用可学生活动观察书上的图片1—3,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并总结:意图、点评通过观察新授知识新授知识考虑掌握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有机物不断积累体现出植物由小到大的生长)
②动物如何获得营养?
问题2:
动物能呼吸,植物也能进行呼吸吗?(例如:在晚上卧室内不能摆放过多的绿色植物)
问题3:
①人是有生命的,能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也会排出废物吗?
②植物是通过那种方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
问题4:
①图4---5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请你用手触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片,触碰的含羞草叶片与周围的叶片相比,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继续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
问题5:
①图8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想一想,生物还有那些繁殖方式?动物、植物、细菌是怎样繁殖的?
问题6:生物还有其他的特征吗?
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特征2:生物能进行呼吸;
观察书上的图片4—5,讨论总结:
特征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特征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观察书上的图片6--7,分析归纳:
特征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特征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彩图和联系实际,让学生归纳生物的六大特征。
前五大特征巧记忆:一需四能。
补充第六大特征。
学习内容
小结
教师组织和引导
问题7:你能准确地表达出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吗?师生共同整合得出结论
①你自己是否也有上述这些特征?
②请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这些特征是否都应在一个生物体上体现?
③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会怎样回答呢?
学生活动
表达交流、记忆:生物的6大特征。并使学生们认识到生物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意图、点评
把重点知识系统化,加深学生印象。
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板书设计:
一、观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