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好文库范文大全内容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2024-06-29 04:33:01互联网范文大全手机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优秀5篇

好好文库小编精心整理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希望这份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e”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

走进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出自 WwW.HaoHaowenkU.com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e”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使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练习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学生畅所欲言。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小结: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学反思:

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学生在实验室上的第一节课,到实验室时要先跟学生强调实验室的纪律,让学生明白以后来实验室上课必须遵守实验室纪律,强调实验室的清洁工作,布置好值日生。安排学生观察的“e”玻片要使用低倍的目镜和物镜。强调光圈、反光镜和光线的关系时要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把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怎样使光线变亮,怎样使物像更清晰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边做实验边思考。这样更易使理解这些关系,做题的时候也可以想像做实验的过程,记忆更深刻。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蛇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和生理等的特点。

2.了解其它爬行动物。

3.掌握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4.了解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对爬行动物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对爬行动物特征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珍稀爬行动物的介绍,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爬行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归纳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

蛇、龟、鳖的挂图或实物,蛇的浸制标本,扬子鳄模型(有蛇爬行、蛇卵孵出小蛇的录像)。

四、教学过程

两栖类已开始适应陆地生活,但由于生殖、发育等的特点,它们没有彻底摆脱水的环境,所以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出示蛇的浸制标本,并告诉学生以蛇为代表的爬行类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今天我们以蛇为代表来探讨爬行类是真正陆生动物的原因。

(一)蛇

1.观察记录

展示蛇的标本,并播放蛇爬行及卵孵出小蛇的录像,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外部特征身上有鳞,有各种花纹,舌头分叉,两端细,中间粗,腹部一节节。

行走特点身体紧挨着地,弯弯曲曲地爬行,一边爬,一边不时地向前伸出分叉的舌。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事?蛇会生蛋,即卵生,也有的卵胎生;蟒蛇会把人缠死;蛇吃青蛙、田鼠等小动物;蛇怕人伤害它,常生活在石堆、草丛等较隐蔽的地方;蛇肉可吃,很鲜美。

2.引导讨论

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蛇的身体覆盖角质鳞片,与陆地生活有关吗?蛇用什么呼吸?蛇卵的外面有什么?它与陆地生活有关吗?蛇怕冷吗?它如何过冬?教师提出与教学概念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刚才观察的结果作进一步地探讨。

3.师生共同归纳

①角质鳞片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并起保护作用。

②蛇终生用肺呼吸。

③蛇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

④蛇变温,所以冬天要冬眠。

(二)龟、鳖、鳄

展示龟、鳖的挂图或实物,鳄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并进行相互交流,认识到它们的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都用肺呼吸,卵生。介绍我国特产的珍稀爬行动物—扬子鳄,为了使扬子鳄繁衍发展,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并获成功。最后归纳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身体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并起保护作用,用肺呼吸,多数在陆上生活,而且幼体的发育彻底摆脱了水的环境,成了真正的陆生动物。

(四)毒蛇与无毒蛇

展示毒蛇与无毒蛇的挂图或投影,重点观察外形特征,并记录。

毒蛇、无毒蛇

外形特征:头呈三角形,身体粗短,尾骤细。头椭圆形,身体较长,尾渐细。

其它特征:有毒牙和毒腺、无毒牙和毒腺

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特征,并得出:有无毒牙和毒腺是毒蛇和无毒蛇的本质区别。

讨论:毒蛇咬伤后如何处理?

学生阅读教学材料,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发表见解,教师适当补充。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有益自身保护。

简单介绍毒蛇养殖,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师简单小结。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3

新学期已经开始了,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同时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个探究实验,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外实践增强的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与前面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本册的内容不仅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重要意义,对于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样十分重要。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思维不够灵活,实验方面的问题也很多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学期,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具体措施

1、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钻研教学大纲,做好教学工作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写出具体教案。

2、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善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实验和观察,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生物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途径,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要将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3、班级工作的组织分配很重要。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及错误修改情况,提高整体效率。

4、小测及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平时要做好课堂提问、小测等。期中、期末考试前要组织好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节的小测。

四、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植物(第一周)

第二节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一周)

第三节种子植物(第二周)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三周)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第三周)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第四周)

第五、六周为复习时间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第七周)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第七周)

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八周)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第九周)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第九周)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十周)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第十一周)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

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

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

1、什么是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或实地考察大自然。(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2、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

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生物的特征:

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4、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2.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之前两节课学习了两个实验《光对鼠妇的影响》、《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都是说明了什么原理?(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这就说明了我们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这个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先在书本上找出生态系统的概念,P22,画出概念。怎么样的环境才算是一个生态系统呢?那么我们的课室算不算一个生态系统?比较一个农田、一个森林与我们的课室的区别,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那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态系统里面有无数条食物链,食物链交错又成了食物网。我们小学的时候学习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看一下书本是怎么样对这两个概念下定义的?P24。让学生读出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并举例。草兔狼。(强调箭头应指向捕食者)。那在森林中这几种生物还有跟其他生物有联系吗?(昆虫吃草,老鼠吃草,老虎吃兔,狼吃鹿…)强调每条食物链的连接箭头都是指向捕食者。并简单介绍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简单介绍各营养级。

课件图示几种生物,让学生自行连接成食物链,看哪个小组连成的食物链最多,最准确。根据食物链的连接讲解处于食物链的不同位置的生物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强调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那为什么植物叫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让学生记忆更深。从树叶、蝉、黄雀、螳螂四种生物组成一句话,是什么话?(激发学生积极性)。以这四种生物为例介绍各营养结构和营养环节。巩固前面介绍的知识。以今天或昨天的午餐为例,说出一条以学生为终点的食物链。讨论书本P23练习。

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列举一食物链,让学生讨论这里面的植物会不会逐渐减少,动物会不会无限量增加从而引出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再举一动画实例。强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五、如果人类加入到生态系统中,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看图片介绍例子,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注地球的意识。

1、我国有天然草原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7%。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约65?70万公顷,草原生产力下降。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草原鼠虫害加重,沙尘暴频繁发生。

2、人类大量饲养山羊,山羊吃草,斩草除根,对草场的破坏程度相当于绵羊的20倍。由于生态恶化无草可吃,导致骆驼严重营养不良,使得驼峰下垂,骆驼无法站立。

3、砍树容易种树难,生态危机一旦出现,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得到恢复。

六、做练习

教学后记:

对于前面的食物链,食物网,因为学生小学时已有学过相关的知识,但没有学到概念,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学生对食物链的连接比较感兴趣,可以以食物链为每个知识点的连接点,让每个知识点通过食物链来相联系。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什么叫生态平衡,可以通过一些动画来加深他们的印象。比如课件中可以设计某种捕食者增加后,被捕者会减少,但这种情况并不会持久发生,要让他们了解,有一个动态的动画。

教学反思:

对于知识点的衔接不够娴熟,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过渡过硬。要懂得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技巧,让课堂上得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