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心得体会十四篇
哲学心得体会 篇1
下午去独墅湖校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旁听了著名哲学家刘大椿教授的讲座。刘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终身教授,今天他所讲的题目是“科学技术哲学反思中的思想攻防”。
我并非科学哲学专业的学生,平时也很少关注这方面的书,过去所了解的仅是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的证伪学说而已。听到这个题目其实并不知道老先生到底要讲些什么,但是,我去听讲座前有着一个困惑:即是什么是科学?对于以法律规范为研究对象的法学而言,其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呢?如果说法律以规范性研究为目的,追求法律体系内部的逻辑自恰和圆满,或许也可以将法学视为法律科学。但是,作为科学的法学而言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呢?法学如果仅仅作为一门科学,那么就意味着法律以客观、普遍为追求,是不是会忽视规范本身的伦理性和正当性呢?二战以来,人们对于法律科学的反思正是针对科学本身不具有伦理意义来展开的,将法律视为科学,也就意味着将法律规则客观化,仅仅将法学研究视作是规则体系内部的研究而忽视了对规则之上的价值评判,其导致的结果也许就是“恶法亦法”的教条。这个问题可能涉及了对科学本身的评价,科学应不应该具备伦理评价功能?不具备伦理评价功能的科学是不是也会作恶?比如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已经可能使人类具备了克隆人类自己的能力,这种科学是否符合伦理,如果说科学就是科学,不去思考伦理的话,这种技术是不是会作恶?法律科学也是一样,如果法律科学仅仅关注法律规则的效力和内在的逻辑而不去考虑法律本身的良善与否,那么即便有完备的法律体系,这样的社会能否称为法治社会呢?
正是基于这些疑问我决定非得去听听这位哲学家的讲座不可,一是近距离和一位哲学家接触一下以亲身感受哲学的睿智,二是听听一听有关科学哲学的思想或许会对我的问题能够有所启发。
听过讲座之后,确实感到收获颇丰,一是确实领略了哲学家的风范,老先生不论是报告还是回答问题都是那么温文尔雅,那么谦逊。先生的话也很有启发,先生曾说:“思想上的极端给人以启发,但行动中的极端肯定会导致失误甚至灾难。”这句话我也曾经思考过,在思想史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片面甚至偏激的思想,比如中国道家与法家的对立,一者厌恶权力企图消解权力,一者重视权力以各种手段强化君主的权力,这两种思想都曾为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当然,两种思想都很难转化为行动,法家的思想导致了暴秦的产生,道家思想虽然消解权力而崇尚自由,但却无法给中国带来保障自由的制度构建。二是对于科学的特征和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提问时一位苏大哲学系的老师曾经概括科学哲学思想史上对科学的拥护与批评的思想说这些思想,无论批评还是拥护科学,都从不同侧面阐述和深化了对科学的认识,拥护者以自己的思想从正面描述了科学的概念和特点、本质,而反对者却从不同的角度告诉了我们什么不是科学以及科学的局限。最给我们启迪的是老先生做学问的态度,老先生自己坦言为什么自己在今天大谈科学的重要和意义而并不愿意去过多的批评科学,是因为我们的现实问题,我们在现实中不重视科学的事情太多了,甚至打着科学的旗号反科学,将一种思想视为科学就永远不能批判不能质疑,这本身就是反科学的。科学的本质就在于科学是可错的,科学在不断承认错误中进步。这种现实关怀是我们做学问的出发点,这点我在讲座中深受鼓舞。
但是,也有遗憾,首先,作为一位哲学家,老先生今天只是叙述了科学哲学思想史上针对科学本身合理性问题的思想争鸣,老先生并没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个人哲学思想,老先生自己对于科学的合理性问题的看法似乎比较中庸,是属于其自己概括的对“科学的审度”一派的,也就是即肯定科学的合理性也看到科学本身的问题和局限。正如老先生自己所说,片面而深刻的思想给人以启迪,然而中庸的态度就很难给人以触动。另外,自己之前的问题,对于科学的伦理评价的问题以及法学应不应作为科学的问题依然没有能够得到启发,自己对于科学哲学不了解也不敢提问发言。
哲学心得体会 篇2
我是想借《哲学与人生》这个题目和大家谈谈心。我十七岁进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广西一个山沟里待了十来年,恢复高考时考回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读研究生,然后留所工作,一直到现在,可以说这一辈子全搭在哲学上了。哲学是我的专业,学术我也搞,比如研究尼采,但是今天我要讲的不是作为学术的哲学。我觉得哲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学问,如果当年我没有上哲学系,后来没有从事这个专业,我也是离不了哲学的,我要讲的是这个在我的人生中真正起作用的哲学。
我这个人其实是一个特别想不开的人,从小就比较多愁善感,有很多困惑,对人生的很多问题想不通。比如说,很小的时候,我知道了人必有一死,我自己有一天也会死的,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老想死的问题,既然必有一死,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当然还有其它许多想不通的问题,我就使劲去想,自己开导自己,同时也看看大师们是怎么说的,作为自己思考的参考,努力要把这些问题想明白。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和自己谈心,后来我就发现,这个和自己谈心的过程其实就是哲学,它在我的生活中起的作用特别大。有时候我会把和自己谈心的收获写成文章,你们看我的作品,大量的是写自己的感悟,实际上就是把和自己谈心的收获告诉大家,这样就成了和读者谈心了。很多读者喜欢我的作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这个人不是在当老师,不是去教育别人,你有问题我来给你解决,这个我做不到。我是在解决我自己的问题,一个人不能骗自己,没有解决假装解决了,这不可能。开导自己一定是要把自己说通,这个过程我把它写下来,和我有同样问题的人看了就会感到比较亲切,比较对路子。我做讲座其实也是这样,我这个人不会讲演,慷慨激昂,出口成章,我都不会,我只会用谈心的方式来讲,也就是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东西而已。
从历史上看,其实哲学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谈心,最早的哲学家,比如孔子、苏格拉底,都不开课也不写书,从事哲学的主要方式就是和青年人谈心。你看孔子,他并没有在教室里给大家上课,他就是和一些年轻人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心,然后他的一些学生把他的言论回忆一下,记录下来,就编成了《论语》这本书。西方也是这样,苏格拉底也是从来不开课的,他就是在雅典的街头跟一些年轻人聊天,后来他的学生里有一个叫柏拉图的,就把他和别人聊天的经过记了下来,加进了自己的许多发挥,写了很多书。柏拉图的著作基本上是用对话的形式写的,主角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晚年还办学园授课,但苏格拉底自己既没有开过课也没有写过书。
所以,从源头上看,哲学就是谈心。一个人要和别人谈心,首先必须先和自己谈心。我觉得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格外重要,对于我们来说,哲学首先是一种和自己谈心的活动。其实我们平时总是在和自己谈着什么的,不过大家想一想就可以发现,我们主要是在谈事,某件事怎么做啊,和某个人的关系怎么处理啊,谈心的时候就非常少。和别人谈话也一样,大量的是谈事,很少谈心。这样的生活状态基本上是非哲学的。一个人什么时候养成了和自己谈心的习惯,就可以说他已经有了一种哲学的生活状态。
所以我说哲学其实没有什么神秘的,就是经常和自己谈谈心。谈心不是谈事,要解决的是心的问题,我们平时往往陷在事里面,哲学要你跳出事来想人生的大问题、大道理,尽量想明白,这样心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哲学就是要让你有一个好的心态,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活得更明白也更超脱。
哲学心得体会 篇3
近期读了几本哲学方面的书籍,很有一些感触。简单捋了捋思绪,形成以下几点思考:(1)当今社会,人们的功利色彩越来越浓了,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人们越发感到浮躁、空虚和焦虑。(2)多元化思潮的冲击,加上世事变迁,人们的信仰色彩、理想色彩越来越淡,人们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大众化了。(3)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大课题,前提要弄明白什么是和谐社会,然后积极努力参与其中,倾其所学,尽其所能,扮好角色。
以上是题外话,今天重点想讲的是:关于哲学方面的几点心得,准确地说是关于九位哲人九句名言的心得。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如果你没钱买一盏灯和灯油,如果你除了午夜到鸡鸣这段时间,再没有别的时间可供支配,那么,你就必须学习哲学。”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呢?人活一世,可以不当官,可以没有钱,但一定爱学习、会学习,并能学以致用。而学哲学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让你掌握学习的方法、途径和技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让我们遵循着这位著名诗人的劝导,来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一句至理名言,单凭这一句话就可以奠定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在他之前的哲学家,更多地是关注自然界,主要阐述的是自然的本源问题。而普罗泰戈拉第一次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着重指出,人是主体,自然界是客体。这一点让我们倍感亲切。大家知道,东西方的人们在价值观念上是有差异的,有时很难调和,但是在普罗泰戈拉这里、在两种文化的源头方面,我们找到了惊人的相似。“人是万物的尺度”与儒家一贯倡导的人本观念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把这句话说完整,应该是这样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的存在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对此我的理解是:
(1)在世上万物当中,人是最高级的。现在我们已有共识,关于生命的进化走过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有机物到植物、从植物到微生物和动物、从微生物和动物到人的过程。从这个过程看,毫无疑问人是最高级的生命形式。对此,莎士比亚用最优美的词汇进行了赞叹:“人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啊!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高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人是世上万物的表率。既然人是最高级的生命形式,当然也就是世上万物的主载,理应当好万物的表率。但是回顾一下人类的历史,太往前了不说,仅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年,人们在追求幸福的实践中,除了成绩之外又犯下了多少失误。对环境的日趋恶化、对物种的日益减少、对人类种群的日渐失控,我们应负哪些责任?有多少时候,我们还不如一棵草、一株树、一条鱼、一头牛做得更好。究竟人类是万物的表率,还是万物是人类的老师?我们应当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3)人在神上还是神下?当然,在普罗泰戈拉的生存时代,上帝还没有出现。但是众多的神灵是存在的,这从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希腊神话中可以找到答案。他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时,并没有谈到人与神的关系。现在我更愿意相信,既然“人是万物的尺度”,当然也就是神的尺度。如果普罗泰戈拉真是这样想的,我愿意把对他的崇敬再加一分。
由此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延伸一下,并得出一个结论——干部是群众的尺度。当然我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干部应当好群众的表率。既不能等同于群众,更不能落后于群众。考察一个领导干部的实绩,应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
二、“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这是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尽管他生前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分水岭,在他之前的哲学统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我看过一本名为《圣哲四传》的书,里面主要讲了苏格拉底、佛陀、孔子和耶稣的生平和事迹。这里姑且不论把这四位哲人放在一起写传是否合适,但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到苏格拉底在作者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苏格拉底一生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思想犀利。他早年曾跟父亲学过手艺,曾三次实际参加战争;他教授学生没有固定的学堂,不收取任何报酬;他的学生无数,穷人,富人都有,就连“三十儹主”的头目克里提阿斯也是他的弟子。苏格拉底最震撼人心的举动是他临终前的言行。“三十儹主”统治结束后,民主派重新掌权。有人控告他克里提阿斯关系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论毒害青年,因此被铺入狱。按照当时雅典的法律,在法庭判决前,被告有权提出一种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罚,以便法庭二者选其一。但他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反而借此机会发表的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自称无罪,认为自己的言行不仅无罪可言,而且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结果,他被判了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定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克里托,我们必须向阿斯克勒庇俄斯奉献一只公鸡。”这是当时希腊人的习俗,疾病痊愈以后要向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献祭。对苏格拉底来说,他不是死亡了,而是大病痊愈了。他不是正在进入死亡,而是在进入生命、一种更加丰富更加全新的生命状态。这种大义凌然、视死如归的价值取向,不得不让我们越发敬佩这位大哲学家、大思想家。400年后,耶稣是这样做的;20__年后,布鲁诺是这样做的;2300年后,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也是这样做的。
今天我强调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重点想说一下关于求知的态度。苏格拉底能成就如此的哲学高度,跟自己谦逊的态度大有关系。如果说苏格拉底一无所知,我看当时就没有可以称得上是有学问的人了。这种风格和我国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十分相近,都是谦虚不得了。孔子入太庙每问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言行,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反过来再看一下我们目前的干部队伍,有多少人是真正业务上的行家里手?又有多少人不仅不懂,而且经常趾高气昂地教训内行!这样的干部,迟早会成为人们的笑柄。
哲学心得体会 篇4
久未提笔,这些年来总是为生活而奔波,忙工作,忙家庭,书也看得少了。恰逢单位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推荐图书一本《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作者是稻盛和夫。本是随手翻翻,不觉中却被书中内容吸引,两天下来竟也看完。好书总是会给人收获的,粗读下来有了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还望勉励。
本书作者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的世界500强企业京瓷企业的创始人。正如书中所说稻盛和夫的成功在于如何经营“哲学”。他所说的“哲学”指的是什么呢?通过他所著的《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这本书我们便能从中找到答案。这也正是马云、张瑞敏等知名企业家鼎力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一种优秀的品格,就像人具备人格一样,企业也有企业的品格”是京瓷的管理哲学。稻盛和夫创建京瓷之初也并不知道该如何经营自己的企业。既然不知道如何去经营管理,那么索性就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基准,在经营过程中他渐渐的发现企业的发展就如同人在成长一样,需要自己独立的品格。好的品格影响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也同样影响每个企业人对生活及工作的态度。
企业从创建到发展经历不同的阶段。要想做强做大,首先,要有规范。明确的制定企业规章制度,完善规范是企业发展的必要程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范,企业将成为一片散沙;没有规范,企业将不会走的更长远。其次,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一点很重要。企业的发展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就如同人没有灵魂一样,僵硬的躯体不能够带给我们足够的欢乐。第三,管理者的品格。好的品格好的风貌带给周边的同事是积极乐观和向上,给下级职员起到表率榜样的作用。
“作为人,何谓正确”是书中“哲学”核心。作为管理者及经营者,需要做到勤于思考,及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作出的每一项决定是否正确,也能够了解到员工的心里动向及想法,知其所想,便能因材管理,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作为诸多的现代企业,大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利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最直接的目标,而忽略了“正确做人”为了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不惜损害企业形象,这样的方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异于是饮鸩止渴。书中告诉我们,京瓷企业获得成功正是依靠“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一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来开展经营的。
“人生方程式”是稻盛和夫领悟的又一哲学。他总结为:工作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思维方式影响工作的好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热爱工作是每一位员工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工作热情不高涨,混日子的人在工作中是不会有突出表现的,这样的人想要取得优异的工作成绩,无异于痴人说梦。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工作结果的好坏。积极向上、性格开朗、诚实、正直、感恩等都是正面的思维方式;态度消极、否定、傲慢、懒惰、贪心、爱发牢骚等是负面的思维方式。好的思维方式影响对工作的态度,会提高工作效率,会获得更多的收获;而坏的思维方式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影响工作质量,出错几率增大,而这种负面影响还会在企业中传播,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企业的一员,应该做到“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远大目标和理想要想实现,必须脚踏实地的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这样才能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在企业中工作,还要”钻研创新”。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了解新的知识,不断的丰富自己,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个企业发展的好与坏,不是管理者和经营者单方面做好就可以的,同样也需要每一位员工的付出和配合。好的管理者应关爱员工,了解员工需求,培养自己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员工也应该积极响应,严于律己,替企业着想,发扬主人翁精神。用最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与企业同发展共进步,共创辉煌!
哲学心得体会 篇5
说句实话,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这种态度称为“爱智”。作者同时指出“爱智”的原则,“拥有智慧不等于爱好智慧”。爱智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所强调的“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这是否暗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引、学生自学的认知理论的本源和基点呢?
既然“爱智”是一种追求过程,那么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去追求它呢?
“最先要指出的就是人的身体。因为人体是物质的,有惰性同时也是软弱的。这种软弱会妨碍人类拥有智慧。比如,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早起,却怎么也爬不起来,这时候会觉得身体实在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身体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它是物质,所以有惰性。又有时候我们很愿意帮助别人,这代表心灵上的美好,却可能因为需要花时间、花力气,所以懒得行动。由此可知,人的身体是软弱的。人应该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如此,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教师的重要工作不也包含了督导学生、引领他们走向事物的真善美、远离假恶丑、使学生们的素养日臻完善、成为有健全人格、健康世界观和积极人生观的社会公民。
哲学的三个层次
哲学到底揭示了什么?不同的哲学流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进而思考人生。
“哲学”出现在西方古希腊时代,它的原始定义,philosophy,它源自希腊文,叫做“爱好智慧”。三个层次,首先,感受或接受到信息,感知,比较感性,这是感觉。第二,把掌握的信息整合起来变成知识,比如现在的学生们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古人无法了解的。但是这种知识是分而不合,每种学科都有不同的知识。第三叫做智慧,融会贯通且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从信息、感觉到知识、智慧是三个层次,到智慧的时候代表完整而根本。所以,谈及人生经验的全面反省,因为牵扯到反省和根本。人们一定会说这样讲太抽象了,但是它会落实到自身的生命里,所以看任何事情不只会看现在,他一定会看未来、既看现象又洞察本质。教育者施教时不也是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无他,教育规律使然。
比如教育学生上车让座,学生会思考:我现在把座位让给老人家,这个动作我就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座?因为每个人都有先到先得的权利,毕竟我是先坐的位子。如果教师导入哲学的思想:每个人都会老,也需要别人让座,但是没有人保证你现在让座给别人,你老了别人会让座给你。如果从哲学角度解释这个道理,人跟人相处的时候这个模式是比较合理的,这样做就会心安理得,不但能看到现在,还能想到将来。
下一个要点就水到渠成了。
哲学是对人生经验的全面反省
人生就好象航海一样,如果你没有罗盘,就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罗盘就是哲学,哲学是对人生的经验做全面的反省。人们可以向哲学家借这样的一个罗盘或者指南针,参考他们思考后的见解,也可以在自己内心里面启发这样的智慧,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他的罗盘,只不过他不一定经过严格的训练或者是适当地去反省而找到。
所以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它没有内容。如果离开哲学的话,人生是盲目的,人生变成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很多时候教师不知不觉的在给学生们说“你要懂人生的道理,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这里就有哲学的含义在里面。所以,人生的智慧,它归结为生命历程中不同的抉择。
书的作者傅佩荣用三句话来描写哲学:第一句,培养智慧,这跟西方的传统很接近。第二,发现真理。因为人常常发现变化的事物,觉得非常迷惘,你就要发现变化背后有没有不变真实的东西。比如道家,道就是最后的真实,让你知道这些变化有来源,有归宿。第三,验证价值。价值不能离开主体,不能离开你我他每一个人。
前面培养智慧,然后发现真理,然后去验证价值。这样就会使生活产生具体的改变,懂得自己往哪里走,就像在航海的时候我有指南针,别人说这个路线不好,但是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选择。人最怕不知道,这样选择是受风气的影响,受别人的影响,甚至是别人的操纵,结果走的路好像很多人都走,到最后不见得是自身愿意走的路。
由此看来哲学是人在早或者晚一定要碰到的题材。在生命的阶段,尤其是遇到重大的转折点、重大的痛苦、罪恶或者是灾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特别需要能不能有一个方向让我知道我这样做是对的,或者给自身这样一个选择的机会,让自身可以改变生命不同的路线。
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人当用理性反省经验的时候,才是真正清醒的时刻”。不过,理性思考有时候是很困难的,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也经常因此,一句“明天再说吧!”到最后干脆不想,就是因为实在想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发生。
看书到这里,我想,这不正是阻碍我们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吗?我想学习哲学,应该学会用哲学性的思维,来思考这些事,才能更快的解开这些迷雾。
哲学心得体会 篇6
最近学习了丰田工作法第一章“丰田最重要的工作哲学”,深受启发。“每个人都是领导”、“每个人都带着领导的自觉进行工作”……,这是丰田的员工们始终坚守的工作信条和思维准则。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很少有员工将自己看成是领导,工作没有主动性,包括我自己,得过且过的思想比较严重。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带着“自己是领导”的自觉来对待工作,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站在上司的上司立场上思考问题,就会知道上司为什么会给你安排这样的工作,上司存在怎样的问题意识。如果你能够时刻意识到“科长的话会做出怎样的判断”“部长的话会有怎样的烦恼”之类的问题,那么你做出的工作一定会让周围的人刮目相看。的确如此,人常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你站的高度不同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了。而我现在有时还是站在“科长”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看到的只有现场的设备运行情况,就看不到整个生产系统的潜在缺陷和职责不明等问题。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就一定要思考领导为什么要安排我做这样的工作?如果我是领导我会想到这一点吗?
“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我应该怎样做才能产生价值?”我一直在反思这样的问题。不管做任何工作都应该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才会减少好多盲目的工作,避免很多无用功,节约出大把的时间,干真正能创造价值的工作。
在“多才多艺的人”一节中有这样一句话——“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是的,就拿我现在工作来说,如果我掌握了机、电、炉三大专业的专业知识,不管运行中发现什么问题,我自己就会很快的做出判断,拿出处理意见,而自己不动,就只能等着别人慢慢的分析、查找,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学习,努力做个多才多艺的人。
“前工序是神,后工序是客”读完这一节感悟很深。的确如此,前面的工序没有做好,你后面工序做得再好也是残次品。干工作也是一样,前面的基础没打好,你后面的工作做得再好可能在短时间内看着还可以,但时间一长存在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所以干工作还得扎扎实实地干,不能投机取巧,这样才能使自己所干的工作卓有成效。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亲眼确认“现地、现物”会使判断出现失误。比如说,有一段时间就有人说化学供水不足了,再不处理就会出事。当我们到现场一看并不是这样,当时因3#机组检修,矿井水给脱硫供水启只了一台100t/h的'泵,而3#机组启动后负荷增加,还是那台泵运行,没有在增加启80t/h的泵,导致供水不足,后来调整后,补水充足,机组运行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管运行人员提出什么问题,都必须到现场亲眼看看,了解实际情况后,再进行有效地处理。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改善的过程,就是培养人才和使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公司前一阵子,因为大家都不去发现问题,开早调会一问都说没事,导致在4月份连续出现6次非计划停机。5月份后加强早调会提出问题,并按时解决问题,加强设备维护,从5月份到现在再没有出现一次非计划停机。
总的来说,《丰田工作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本值得好好阅读的好书,它会指引我们如何去学习、去工作。
哲学心得体会 篇7
在这个落叶纷飞的秋天,我的精神又一次受到了洗礼。上周去市政府大厅听了周国平老师的讲座,才发现为什么有好多人会不快乐。的确,大自然赋予我们生命,但如何去呵护它却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
幸福是什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让他们感到快乐。听起来并不是很虚幻的东西,人的一生无非就是有两个追求,事业和情感家庭。做到了这两者的平衡也就在精神上和物质上达到了平衡,这时的人就是快乐的、幸福的。人生的两大快乐是生命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人一定要健康裁谈得上精神的追求。我认为人是大自然赋予的,因此就离不开大自然,我们要有闲暇在自然中享受生命。周国平老师说“永远要把金钱作为一种手段。”
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是一种给予,不是占有;是长久的,不是短暂的;并且是专一的。"花心男女的专一爱情"是人本性的两种趋向的体现。我很想知道一个问题的完美答案:爱与被爱哪个更重要?当你面对两个人分别是这两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如何抉择?或许在我的内心,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不同的答案。如果选择其一但在以后达不到二者的平衡,这会事痛苦的隐患,只能接受。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确实让不少人无奈,亲情式的爱情或许能将这些人解救出来。"当把一个异性称为恋人时,是你的爱情在呼唤;当把一个异性称为亲人时,是你的全部身心在呼唤。"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久了不免会产生审美疲劳,容易造成对对方的不尊重。这就要求两人"亲密有间",给彼此自己的空间,要珍惜,要宽容。在这方面我没有更深的体会,不过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话或许会对我有所启迪吧!
一个人的一生,当你老了的时候能说出"我这一生很幸福"这句话,那就是成功的。或许每个人心中"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幸福的时候是快乐的。我希望我的幸福就是"感受此刻"。
哲学心得体会 篇8
全书以雅俗共赏、幽默诙谐、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深入浅出、精辟敏捷的创新思维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哲学理论的学习,虽然也知道哲学的重要意义,但是总感觉枯燥乏味,离现实生活遥远,因此造成学而不用,学了没用的现象。然而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却第一次真正引起了我对哲学的兴趣,仅从他阐述学习哲学的巨大作用就能体会到这本书的独特魅力。他在书中这样总结道:“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读完这本书,我有两点体会:
一、任何工作都有轻重缓急之分。
只有分清哪些是最重要的并把它做好,你的工作才会变得井井有条,卓有成效。凡取得卓越成绩的员工,办事的效率都非常高。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率地完成至关重要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有主次之分,如果不分主次地平均使力,在时间上就是一种浪费。所以,在关键部位,在主要工作上,我们要用全部精力,将其做到最好。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重要之事绝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的牵绊。”要集中精力于紧急的要务,就要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如果不断地被一些次要事务所干扰,那么就会阻碍你向目标前进的脚步。
二、善于把哲学上的方法论转化
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用哲学的又一鲜明特色。李瑞环同志多次谈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他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我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回忆说:“1965年从工人转为干部,从一个工厂的总支书记到中央最高领导集体的成员,中间多次转换工作岗位,有时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变化很大,但都能很快适应、很快熟悉,并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这都是哲学帮了我的忙。”他的体会是,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在一次会议上,他还总结了做好领导工作的三句话,就是: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研究工作。从李瑞环同志的在成长和工作实践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在他手里运用得非常自如、自然,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位。比如,讲总结经验。
他认为,总结经验的整个过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总结经验要应用理论,学习理论要结合总结经验。并强调总结经验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有材料,第二要有武器,第三要有加工的本事。他把唯物论、辩证法和主观能动性运用于总结经验,用活了,用神了。在李瑞环同志的工作实践中,占主导的是哲学思维。哲学思维成就了李瑞环同志,成就了他所从事的事业。我从中也更加感悟到一个真理:“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哲学心得体会 篇9
生活与哲学的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讲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分为两个部分: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二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关系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第二讲的是为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中人们在生活与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其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很少的,但一开始就涉及到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等专有的哲学名词,按正常的讲解学生是听不懂的,一旦学生听不懂,对哲学的学习兴趣就会丧失,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这一节课的安排上思考了很多。
首 先,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从哲学的研究对象说起的,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观,那么整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将世界进行分类?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标准将世界分个类。学生有的说可以分为动物和植物,有的说可以分成有机物和无机物,有的说可以分为地球和地球以外的星球,还有的说可以分为人和动物,等等。我继续发问:是否可以分为我们的思想(认识、观念、意识等)的东西和人的思想以外的东西?学生说:能,那么这两类有什么特点?学生不知道,继续启发他们:存在于我们脑中的东西是不是具有主观性或者叫随意性?你想怎么样就是什么样,你的观念可以是多变的,如在你写小说的时候可以写成是意识流的,在你拍电影的时候可以拍成蒙太奇的,你可以把一个人想象得十分美好,也可以把一个人想象得十分糟糕。但在我们思想以外的东西就不是我们能随意改变的,比如我们的讲台,我们无论如何用脑袋想它走,它也不会走,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随我们的思想而变化。这些东西我们称为存在或者叫物质。
这样,通过对世界的分类,将两个非常抽象的名词: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让学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以后讲物质和意识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其次,在讲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时候,我也举了很多事例。首先问学生你认为物质在先还是意识在先?有的学生说是意识在先,有的学生说是物质在先,我让他们举例说明,学生却难举例,说明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生活的经验,我举例说:比如我们平时吃的红烧肉,是物质还是意识?学生说是物质,那么我们是先想吃红烧肉,还是先有红烧肉?有的学生说是先有红烧肉然后才想吃,有的学生说是先想到要吃红烧肉,然后才去做红烧肉,最后吃到口。我说,如果认为红烧肉在先我们就说他是唯物主义者,如果说是想吃红烧肉在先我们叫他是唯心主义者。这里的唯物就是认为物质在先,唯心就是认为意识在先。这样的讲解也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概念让学生理解了。虽然没有讲我们要树立唯物主义的观念,反对唯心主义的观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学生确实存在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唯心主义的思想,我们在起始课上没有必要让他们分清哪一种哲学是正确的,哪一种哲学是错误的。如果再讲一下有的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有的是正确的,一方面是这一节课的任务无法完成,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更加糊涂。
至于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只举了几个事例就行了,因为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些内容并不难。为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不难,只要结合实际就可以让学生听懂并掌握了。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学生的思维理解教材,用浅显的道理讲深刻的内容,基本上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节内容的基本体系结构,又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既考虑到教学的基础性,又考虑到哲学思维的深刻性,上完课后,自我感觉还是很好的。
哲学心得体会 篇10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 WAY,NO 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哪?反正我对电脑硬件的知识的了解,都是从解决家里电脑的问题学来的。
在与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到底哪个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别的问题到要让路,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或者一些小问题办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没什么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行了,完美主义者是最累的。
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一方起着决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事倍功半。比如我们通常会遇到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大家都觉得“越到考试工作越忙!”,分析起来,我们不可能从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时间,所以关键就是怎样在业余时间上做文章,少睡一会儿、少玩会儿、提高点效率、平时紧张点不就行了吗?关键之关键有成了平时要控制自己多学一点儿。另外,办事要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效率。
四、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
这点大家很容易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理解,想想VCD刚出现时,“求”大于“供”,利润很大,大量厂家一窝蜂的生产之后,矛盾就转化了。而对于我们中有些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金子们”,很多情况下,是在抱怨中虚度了时光,等机会真正来临,又没有能力把握了,变成了“用武之地无英雄”了。所以正在郁闷的我们更要打牢基础,要知道“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五、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我对这点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这也是来自钢琴的学习,因为我这个人兴趣比较广泛,音乐、美术、英语、乒乓球、摄影样样喜欢,但因为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总想找个什么机会弥补,后来终于知道了青年宫有这样的钢琴成人班,便欢天喜地的报了名,开始还挺新鲜,可每天最少得练一个小时,真是没办法坚持,而且老师说至少的弹两年才能像点样子——还得聪颖好学,后来没俩月我就退学了。之后我就琢磨:学点什么才能又省力见效又快哪?钢琴得弹两年;素描、色彩什么的没两年也差的多吧;英语就更别说了,这都学了十多年了不还那样吗?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什么都得慢慢积累,别太急于求成,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踏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好一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如果想在“台上”风光十分钟,还就的能耐得住那十年的辛苦。
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种的“度”的道理。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人别太苛刻,那样会让人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大家总是充当保护的角色,在困难的时候又没法得到你应有的支持,当然也不愿和你呆在一起;对自己别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逼着自己比别人强,最后赢了别人输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谁都知道呆着轻松,可还得逼着自己尽量克服这种惰性,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一点东西。
六、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我们总是抱怨机会太偶然,再轮到自己头上可能性就更小了,却没有想到偶然中又蕴藏着必然。汪国真说过:“实力就是机会!”的确,只要你有实力,在你的言谈举止中,在你处理的任何小事中,群众雪亮的眼睛当然能够辨别出你的与众不同,领导自然也会将难度一件大于一件的事情交给你处理,机会自然多了,得到的锻炼也多了,成功的必然性也就大多了!
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到我们面临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在业余时间学习,都比较辛苦。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真的与实际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数”、“管理学”一类的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总之是没什么兴趣,我们基本上都是被逼学习,单单为了“考”而学。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辨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
哲学心得体会 篇11
近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了李瑞环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这本著作,深有体会,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长期以来,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一种很神圣、很正统、很严肃的感觉。《学哲学用哲学》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谈哲学,使哲学原理的运用,深入浅出,易懂易记,读后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亲切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主动学习的亲和力。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哲学。我们要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好哲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眼亮,办法多。学了哲学,懂一点哲学,在处理问题时就能
矛盾现象中分清主次、抓住根本,在变幻莫测的事物发展中把握方向,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找到解决的基本方法。李瑞环同志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学习“两论”(《实践论》、《矛盾论》)是哲学入门的一个有效途径。真正学懂了“两论”,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学习理论要联系实际,联系经历过的实际,结合历史的经验来学,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重要方式。他提出:“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相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学;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一方面强调联系实际,一方面要强调刻苦认真的读书。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努力读懂弄通。李瑞环同志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各级干部工作要艰苦,思想更要艰苦。他说:“付出辛苦,不仅仅是胳膊腿勤,很重要一条是思想必须艰苦。事实上,思想的艰苦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才是最重要、最困难的。应该既能深入下去,又能坐得住,看东西,听意见,想问题,憋主意。”这些话一针见血,很有针对性。现在,有些干部面临事情很多,天天忙忙碌碌,屁股坐不住,如果自己不自觉挤时间学习,不经常翻翻书,就会变成事务主义者。脑子不补充营养,就会被掏空。他还要求干部“要力争把文字水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一致起来,不然,就将是会写的不会办事,会办事的不会写。”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也应该认真学习哲学,要学习哲学原理,注重学用结合,把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解决实践问题。这才是正确的学哲学用哲学的态度。在学哲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用结合,时时用哲学原理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存在的矛盾,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哲学的一般原理来解决矛盾,而不是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现成结论。
哲学能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人要正直,李瑞环同志说:“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在领导面前是奴才,干起工作来是庸才,一切活动为了升官发财,一旦掌权就搞独裁。必须防止这种人投机上来。”《学哲学用哲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阐述,到处体现了和的思想,提倡求同存异,体谅包容,不要计较个人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要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依理待人。
哲学心得体会 篇12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在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二.事物的对立统一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四.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揭示的是事务运动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他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自然与社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是人可以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创造性,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与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与实现。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马克思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在19实际40年代产生的必然性,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成果,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行动的指南,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是帮助我们发展好工作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哲学心得体会 篇13
《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收录的内容是李瑞环同志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讲话的摘录以及发表的文章,是李瑞环同志多年从事领导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思想观点的荟萃。该书和平常侧重于理论的哲学书籍不一样,像是一本哲学普及读物,语言朴实、深入浅出,易学易懂易记,于平凡中见深奥,于朴素中见真理。读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学哲学首先要信哲学。李瑞环同志指出:关于学哲学,还有一句老话,人们不经常讲,但我的体会非常重要,这就是学哲学首先要信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信了才能迷,只有迷了才能钻,只有钻了才能懂,只有懂了才能用,只有用了,在用中尝到了甜头,才会更加信、更加迷、更加钻。这因为这个“信”字,才有了将哲学作为他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
学哲学贵在坚持。学习需要积累,学习贵在坚持。学哲学要有一个过程,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一下子就学懂弄通,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掌握基本观点。李瑞环同志指出:我是从最低层上来的',学哲学也是在最低层干活的时候开始的。起初,我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学哲学也并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但我信这个,信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我才去钻研。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因此,李瑞环同志从二十几岁开始学哲学,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几十年从未间断,终于做到活学活用。
学哲学先学基本观点。长期以来,哲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一种很神圣、很正统、很严肃的感觉,离普通人比较远。从哪里入手,学哪些书,是初学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对此,李瑞环同志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学哲学的方法。李瑞环同志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哲学主要是学好基本观点,如唯物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生产力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等等,建议首先从《实践论》、《矛盾论》入手,下大力量把基本观点真正弄懂,并且能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工作能力。
学哲学要联系实际学。李瑞环同志指出: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那实践的经验同理论相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记;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在学习过程中。他举了不少例子,比如:一块木头是什么?就是一块木头。这个回答并没有错,但它还是什么?这就要看具体情况。拿它来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来烧火就是燃料,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武器,拿它来行凶打劫就是凶器,拿到法庭就是证据,但还是那块木头。这就是质的多样性。
学哲学不能生搬硬套。李瑞环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等是互相是连为一体的,学哲学、用哲学,应该是学习应用它的原理,学习应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不能机械地对号入座,这是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常常坏事。比如:不能说某件事情的合理解决,只是应用了唯物论而不符合辩证法,或者只是用了辩证法而没了唯物论,应该是应用并符合全部的哲学。
学哲学要学用结合。李瑞环同志指出:要把哲学原理应用于了解情况、分析矛盾、研究对策的过程之中,也就是应用于一切工作之中,即注重学用结合,把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解决实践问题。在书中,通过一篇一篇文章、讲话,处处都有理论联系实际工作方法,比如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总结经验、掌握注意研究特殊性等,活学活用,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生命力。比如在《要精心再精心地分析和解决矛盾》一文中,运用哲学思想,通过精心地抓矛盾的特殊性、精心地抓事物的主要矛盾、精心的把握矛盾的发展。
炼就“三强”要学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思想武器。学好哲学,掌握了一般规律,有助于认识特殊规律。李瑞环同志指出: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但是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具体科学。作为中国石化的年轻干部,要想锻造成为“三强”干部,必须牢记党组的殷切希望,自觉增强追求知识的主动性,全方位、多层次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学好哲学用好哲学是重要的途径。学好用好哲学,有助于提高政治辨别力、工作推动力、持续创新力、自我提升力,提高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才能把党组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推进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打造世界一流作出新贡献。
哲学心得体会 篇14
转眼间,马克思主义哲学已伴随我走过了大半个学期的时光。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陪伴的日子是幸福的,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科,而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根本特征,作为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更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发和引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内容。而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三部分。接下来,我将分篇叙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我带来的体会和收获。
一、辩证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篇
在辩证唯物论这一部分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科学定义了哲学的内涵: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这一部分内容首先让我感觉哲学神秘的面纱已经被揭下,哲学并没有我之前想象的那么遥远,它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神奇而不神秘,真正领会哲学的科学内涵,拒绝将哲学神秘化,也决不能将其简单化。
辩证唯物主义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即辩证唯物论。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将哲学划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派别。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科学定义了物质和意识的内涵并提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可以为人的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他的客观实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属性和机能。二者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启示我们学习和工作一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又要学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打消一切听天由命、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
(二)、唯物辩证法篇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的主要内容是: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这启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我们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多种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把握联系的观点对我们培养一种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联系的客观性告诉我们要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这可以为我们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人际交往亦或是其他事物中的许多问题恰恰是因为我们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而造成的。
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普遍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启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同时,对于处于萌芽生长期的新事物我们要耐心的呵护它的成长,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又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这启示我们要树立矛盾的观点,坚持矛盾的分析方法,善于处理好各种矛盾。矛盾又具有特殊性,这又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对立统一规律中我觉得对我启发最大的还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善于把握和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牵牛要牵牛鼻子”,“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说的就是这点。当然妥善解决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解决有促进作用,因此也要兼顾。这一原理对我们日常事物的处理次序选择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质变与量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重要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二者相互渗透。这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的飞跃做准备,同时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在质变的时机为来临之前我们要甘于沉寂,脚踏实地地为质变积蓄力量,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只有我们有了足够的量的积累,在机遇来临才能厚积薄发成功实现飞跃。
否定之否定规律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三大规律。其主要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
(三)、认识论篇
在认识论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讲述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真理的相关知识
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这让我体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只有投身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同时我们又需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在对真理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反对主观真理论,坚持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同时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又坚持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我认为这一观点对我们客观评价现存事物和历史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启示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第一部分内容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和遵循这两条基本规律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对我国当下在进行的廉政建设息息相关,在刚刚结束的xx届三中全会中,“民主政治”、“行政审批”、“户籍改革”等与人民生活和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政策均成为大会的亮点和关键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深化改革所必须贯彻的方针。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总结: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无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成就自己的人生;亦或是为了实现民族富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很幸运可以在大学这个人生中重要的时期学习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能在伟大思想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升华思想。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将其作为行动的指南将是我今后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