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好文库各类稿件内容页

清华大学教授2024开学演讲稿

2023-11-10 18:51:05互联网各类稿件手机版

清华大学教授2024开学演讲稿(精选3篇)

清华大学教授2024开学演讲稿 篇1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3300多名20xx级新同学来到清华园,成为这里的新主人。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祝愿你们在清华园里扬起理想的风帆,挥洒绚烂的青春!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你们心中的喜悦和激动。你们和很多年青人一样都有一个清华梦。在你们之中有一位叫索朗旦增的同学,他的家在西藏靠近边境的浪卡子县,他经历了47个小时的旅途奔波后来到清华,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北京,也是他第一次走出西藏。索朗旦增家境贫寒,在拉萨上中学期间每年只回家两次,靠奖学金和助学金完成学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祝贺索朗旦增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清华的一员,也祝贺全体20xx级的同学们圆梦清华!

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在美丽的清华园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清华,你们将浸润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体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在清华,你们将有机会聆听学术大师的教诲,有机会到世界各地交流学习,在更具柔性的培养体系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成长路径。在清华,你们可以在200多个兴趣社团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里实现天马行空的创意。我相信,你们将在清华收获最美好的大学生活。1981年,70岁高龄的季羡林学长在散文《清华颂》中写道:“春的信息,在清华园要比别的地方来的早”,“清华园却不仅仅是像我的母亲,而且像一首美丽的诗,它永远占据着我的心灵”。确实,在所有校友心里,清华永远是美丽的。今天,我想对你们说,“有你的清华会更美!”

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你们可以发现园子里“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的诗情画意。秀美安谧的环境确实能涤荡人的心灵,让人憧憬、引人遐思。今年,同学们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我送给你们的书—《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作家、诗人亨利·梭罗的不朽名著,讲述了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作者在瓦尔登湖边远离尘嚣、简朴至极的生活和瓦尔登湖随四季变幻的湖光山色。当时的美国,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泛滥,人们把追逐物质财富作为唯一目标。梭罗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和反思,他不屈从于庸俗的现实,追求生活的本真,最终收获了超凡高洁的思想。一个多世纪后,我们仍能从《瓦尔登湖》中获得灵魂的滋养。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摆脱物质的奴役,在安静思考、默默守望、执着追求的过程中,感受宁静的巨大力量。( hTtPs://wwW.HaoHaowenkU.CoM 好好文库网 )

大学是一个需要宁静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的职能越来越多,社会也越来越喧嚣浮躁,大学在当下尤其要强调远离世俗利益的诱惑,驱除急功近利的障蔽,真正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万物得其本者生”,大学必须牢记并笃行育人的根本任务,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到人才培养上。大学需要一个安静美丽的校园,校园的风貌体现了大学的品位和境界。在我心中,清华园的美丽景象还应该包括:繁花落叶间教授行走在去教室的路上,藤影荷声里同学们在长椅上读书,墨韵书香中校长与师生谈心论道。我相信,宁静的清华一定会孕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你们已经迈进清华的大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从此展开。我想,你们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安静下来,忘却曾经的成绩和掌声,忘却一时的满足和得意,解放心灵、释放真我,在宁静中寻找新的梦想。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追问本心。青年人应该努力充实精神而不是崇拜物质,应该直面内心而不是随波逐流,应该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一个人如果缺乏内心的指引,就很容易在一片嘈杂声中迷失自我,耗尽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最多只能得到平庸的优秀和贫乏的成功。同学们,你们需要反复地追问,什么是自己最喜欢、最热爱的?什么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你们前进的不竭动力。追随本心的召唤,你们才能铸就无悔的人生。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坚守初心。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你们会面对很多选择,只有坚守初心,才能抵御诱惑,才能不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刚刚毕业的20xx级经管学院本科生卢昌婷,进入大学后被戏剧的魅力所折服。她加入话剧队编剧组,创建音乐剧社,坚持早上7点朗读莎士比亚、易卜生、曹禺的作品……毕业时,面对进入投资、互联网领域工作的机会,她最终选择到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戏剧专业深造。我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卢昌婷同学就一定能够抵达梦想的彼岸。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笃学砥砺。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不仅需要安静的环境,更需要安静的内心。只有心无旁骛、潜心笃学,才能获得真知、增长才干;只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才能超越自我、升华人生。清华校友、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因沉迷于数学而被称为“呆子”,他在追梦数学的传奇人生中,以“人家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心安”的精神刻苦钻研,成为中国解析数论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创始人。同学们,勤奋是理想的阶梯,困难是人生的试金石,在宁静中笃学、在砥砺中前行,你们就一定能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

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先生,在《人月圆·梅》这首词中写到“殷勤唤起,大地清华”,这里“清”意味着纯洁、安详,“华”意味着茂盛、希望。同学们,从今以后,美丽的清华将成为你们新的家园。我相信,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清华大学教授2024开学演讲稿 篇2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2024开学演讲稿 篇3

亲爱的20xx级同学们:

今年,来自全国各地的3556名本科生,3651名硕博研究生,和来自全世界81个国家和地区的586名留学生,到南开大学开启新的人生征程。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对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提议让我们一起用掌声,向辛勤哺育你们的老师们、父母亲友们和曾在各个方面给予你们帮助和服务的所有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我要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做出三点郑重承诺:

第一,我们要尽心为公,恪守师德,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信为人,严谨为学,为同学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助力。

第二,我们要努力增能,扎实工作,不断改进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为同学们开展探究式、实践性、创新型和国际化的学习和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同学们自主和创新发展搭台。

第三,我们要同你们建立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和同学们一起光大南开的公能品格,弘扬南开的青春精神,坚持南开的爱国道路,践行南开人的社会责任,为同学们实现人生价值引路。

同学们,你们是在举国举世纪念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踏上人生新起点的。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自己放在中华民族复兴、世界和平繁荣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历史维度上,认真思考什么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真切地希望同学们,从认识抗战烽火中的南开开始,去了解我们的学校是怎样被侵略者夷为焦土的及其前因,去了解我们的学校是怎样与北大清华一道移栽绝徼、刚毅坚卓的求科学民主、育一代英才,树起了“西南联大”这块中外教育史上的不朽丰碑及其后果,进而认识南开的全部历史,以真正理解什么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什么是南开人对民族、对世界、对人类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

同学们,在20xx级各类学生中,一部分同学将主要在八里台校区学习,校园里矗立着一座西南联大纪念碑,碑阴上铭刻着联大期间从军师生的名录,以此表达对他们的崇高敬意,这充分表现了西南联大崇尚的爱国价值观。一部分同学将主要在津南校区学习,校园里也有一座西南联大纪念碑。如果说,那一代人的使命是“驱除仇寇”以“救国”的话,那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创新发展”以“强国”。抗战中,周恩来对南开同学说,“当前,公就是国家大事,就是抗战到底”。那么,现在的“公”就是要实现国家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之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世界之和平与人类之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想一想,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不正是你们的人生大好时光吗?

同学们,面对历史大任,我对你们有一些担忧:

一则是担忧同学们“不明目的”。也许你们已经确立“保研”、“攻博”、“出国”或是“转专业”和“双修”的目标,但这都不能算是南开人的学习目的。因为它们不够“弘毅”!《论语》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希望同学们能着眼今后的三十、四十年之大任,来思考当下的三年、四年,千万不能被一纸文凭遮蔽了历史使命。

二则是担忧同学们“不知不足”。《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不少同学习惯了应试的学习,被“分数”所束缚不能真正“自反”“不足”。希望同学们从担当历史大任的视角,时时审视自己之“不足”,切莫以分数和排名自满于一时,而终因没有真才实学而自误一世。

三则是担忧同学们“不善提问”。须知,提问乃是上大学尤其是做研究生之重要能力,你们身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任,必须善于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这非有广阔的视野、扎实的学力、深邃的思维和理性怀疑精神不可。同学们往往在分数上竞争,我真希望大家能在“提问”上比一比。

四则是担忧同学们“不会合作”。同学们要担重任做大事,凭一己之力是断然不成的。要会合作,必须懂尊重,即能尊重不同身份、不同风格、不同习性的人,能识人所长,既善于表达说服又善于倾听接纳,既善于组织领导又善于当配角被领导,决不能一味任性,更不能指望别人总是顺着你。

五则是担忧同学们“不重身心”,只知埋头读书,不重视锻炼身体和调适心理。张伯苓老校长说,“在学生时代,最应注意的是健康体格的养成”,“体育发达非啻身体之强健已也,且与各事均有连带之关系。读书佳者宜有健全身体,道德高者宜有健全身体”。故“知识之增进,身体之锻炼,道德之修养,三者须同并进。深望诸生勿以等闲视之。”同时,大家还需增进调适心理之能力,真心做到体魄强健。

以上五则之外,我之最忧者是同学们“不能守拙”。上个学年,学校撤销了一位毕业生的博士学位,两位毕业生的硕士学位,处分了九位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是因为他们在学习和研究中投机取巧,作弊违规,牺牲品行谋取分数和文凭。此中的惨痛教训,同学们不可不深思自醒。

同学们,之所以谈这么许多担忧,正是因为对你们寄予着殷切的期望。期望同学们以为公之志向、奉公之操守、大公之襟怀,能学习、能合作、能吃苦。

真正成为热爱人民、勇敢担当的南开人,像杨石先先生那样,不惜放弃安宁优越的美国科研环境,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毅然担起了为新中国发展化学及其应用,尤其是人才培养的大任,成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脊梁;真正成为渴求真知、创新开拓的南开人,像滕维藻先生那样在国家被封闭的状态开创性地展开世界经济研究,在“文革”结束不久就前瞻性地部署了社会学、旅游学和信息、环境等学科建设,带领南开跨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真正成为意志坚强、格调高雅的南开人,像杨敬年、叶嘉莹先生那样,虽历经人生的坎坷悲苦仍不改初衷,精研学术,清雅生活。今年108岁的杨先生,在90岁时仍每天工作8小时,译出74万字的《国富论》,之后还陆续补充6万余字的索引,近年还力主要构建基于现代中国经济实践的新经济学。现年九旬的叶先生,以孱弱之身、高洁之品、坚毅之性孜孜于中华古典诗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同学们,93年前的昨天,张伯苓老校长曾以“南开大学成立之动机”为题,在开学典礼上致辞,他说“教育之目的无他,在求此解决吾华困难问题之方而已”。“今吾辈既生此时艰,万勿轻视自身,须记汝‘责任大’、‘机会好’,志向一定,前途正远。人谓南开今日虽小,后望方长。他吾不知,吾惟知‘穷家子弟咬紧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望与诸生共勉之。”